“北滘的文化味真的很浓,在这里,年轻人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圈子。”谈到北滘的文化建设,美的员工幸健不住地“点赞”。魅力小城办盛事,如今,北滘文化中心已经成为音乐会、电影、文艺汇演等活动竞相绽放的文化大观园。每周都有精彩活动,几项知名文化活动的品牌更被擦亮,让魅力北滘更添文化底蕴。
最有幸福感
这里有文化大观园
每逢北滘文化中心举办音乐会,幸健总会如约而至。有一次,波兰音乐家前来北滘献艺,他还自掏腰包购买门票。“这些门票是捐给慈善会的,既能欣赏音乐,又能为慈善事业添砖加瓦,何乐而不为?”幸健表示。
如今,北滘文化中心已经成为北滘镇开展文化活动的核心阵地。它不仅拿到了国际建筑大奖,更重要的是,我们坐在里面,一整天就飞快而逝。可以去图书馆,在书海里探寻宝藏。可以去音乐厅,听国际水准的高端交响乐。可以去展览厅,看书画名家现场挥毫。可以去青年坊玩桌游,可以到培训楼参加各种兴趣班。可以去听“学习与旅行”分享会、“一叶知心”沙龙,可以去看“时光影会”,寻找学习的乐趣,旅行的美妙、感受电影的艺术、内心的成长。这里每个月都会有几十场文化活动,市民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参与。
这里更是音乐达人的“聚集地”,每月举办一场交响乐欣赏会和一场合唱音乐会;既有大型、高端的音乐欣赏会,也有音乐知识推广普及类的小型音乐会;“滘劲拉阔”BAND SHOW、星舞台等本土潮流音乐品牌活动也每月定期进行,打造特色鲜明的音乐文化。
据统计,北滘文化中心于2015年1-11月举办文化活动1395多场,内容精彩纷呈,并在多项活动中引入新元素。其中文艺晚会52场、音乐会56场、展览23场、社会公益讲座66场、电影分享284场、公益培训活动450多场次。
最有文化味
小城经常办盛事
北滘连续多年举办仲夏音乐节。/珠江商报记者杨芳摄
生于仲夏,沸腾不息。北滘仲夏音乐节去年迈入第四个年头,用青春、热血,凝聚摇滚仲夏音乐梦。去年国庆期间,2015顺德·北滘仲夏音乐节终极“大趴”在北滘广场再度绽放仲夏热情。25支来自北京、广州、顺德、香港等地的乐队奏响最强音,点燃摇滚激情,过万名市民到场观看了这个音乐“大趴”。北滘市民张文城喊得嗓子也哑了,“特别喜欢‘左右’乐队,气氛很好,音乐盛宴在家门口举行太棒了。”
此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小金人”永久落户北滘,贾平凹、阿来、孙郁、沈苇、谢有顺、张执浩、笛安、毛尖、徐则臣等数十位作家、诗人、学者、评论家云集于此。文学周期间,文学沙龙、名家演讲、诗歌朗诵会、读者见面会、文学采风、文学周图片展、文学论坛等系列活动轮番上演,为市民献上高端的文学盛宴。
“悦”读北滘工程,则让阅读成为市民生活一种方式。去年2月,顺德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北滘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试运行,截至去年11月,共有读者41800多人次前来体验自助借阅服务。
去年,10月30日—11月2日,2015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佛山美食节在北滘广场举行,各路吃货齐聚北滘,美食节以佛山五区美食旅游文化展示为主体,整合历届中国岭南美食节之精髓,为市民上演一场滋味纷呈,文化荟萃的丰富盛宴。
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去年在北滘揭晓。徐则臣、李西闽、文珍三人与文学爱好者文学代边对话。/珠江商报记者杨芳摄
一座近悦远来的“理想城市”,更需要一份独特的气质。不管是以人为本精雕细琢城市,还是总部大厦林立新兴产业崛起,在过去几年,北滘全力以赴推进魅力小城建设,其城市升级之路堪称佛山样本,“产城人融合”、“慢生活”等名词成为外界常常冠以北滘的美誉。
对拥有国内一流的图书馆、音乐厅、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每年举办“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仲夏音乐节”等高品质活动的北滘来说,文化正是提升城市内涵、改善市民生活品质,进而提升城市品牌价值的切入点。
北滘决咨委委员杨文灿认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的力量体现关键就在于形成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才能有价值观的认同,有了价值观认同,建设与发展会才不会是空中楼阁。大到国家,小到城市,都讲软实力竞争,软实力的核心威力,就是文化,文化的核心力量,就是文化认同。
对于文化认同,杨文灿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他认为知识并不等于文化,文化是深层次的,是潜移默化凝聚的,知识是分层次的,文化是不分层次的,是所有层次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同。
杨文灿认为,顺德的产城融合,其根本还是文化是融合。比如工匠精神,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内涵。百年老店靠什么,靠的是百年做好一件事。产业是个大概念,分到各个工位,就是个人的坚守,这就是工匠文化的具体体现。我们天天说师傅难求,其实,难求的是坚守,难得的是在坚守中去发现。在这点上,城市大有可为。城市不只是高楼大道红花绿草,有人才有城市,人文气味才是城市真正的味道。将城市人文融入了产业灵气,那产业也就在坚守中灵动起来。
谈及家庭和谐、社会文明,杨文灿认为都属于文化可解决的范畴。当然,现在以法治国,但到了用法律来解决那个层面,是刚性的。文化是柔性的,是水滴石穿的韧性,文化真正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
在北滘经济线岗位任职多年的卢健昌,如今退休后负责《北滘志》的编写工作。卢健昌同时也是书法爱好者,担任北滘书法协会会长多年。他认为,文化对促进经济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回忆说,20年前,那时适逢北滘镇域经济起飞,大量外地人才来到北滘打工,但下班后的文娱生活却十分贫乏。如今不仅文化生活多起来了,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文化留人成为吸引人才的一大法宝;大众文化也流行起来,比如对交响乐、摄影、文学、琴棋书画热爱的圈子也从发烧友扩展到全民参加,文化氛围十分浓郁。
北滘探索:每年逐步提升文化活动层次
如今,北滘文体盛事不断,满足了不同市民对于文化活动的多样化需求。这里不仅举办基础档次的文化活动,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在不断提高活动档次中,引导和提升市民的文化追求品位。
电影欣赏会一票难求,音乐厅使用频率达日均一场次,交响音乐会让师奶抛弃麻将台,吸引专业人士自愿来到这里当文化志愿者…… “感觉北滘近年来的文化工作做得真不错,由当初十几年前的‘文化沙漠’变成了‘文化绿洲’。”北滘市民罗文冬对此津津乐道。“北滘文化中心的交响乐,是以一种普及的形式在演出,在开演前,指挥都会介绍一种乐器,然后再表演一些较为通俗,大家比较能接受的节目,让大家对交响乐逐步认识和接受。”
北滘文化中心每周至少一次的音乐会让像罗文冬一样的市民开心不已。来听音乐会的人,大多都是一些普通人,带着小孩子一起来的三口之家不在少数。北滘市民的文化品位正在慢慢地被提高起来,“阳春白雪”在这片土地上同样广受欢迎。
喜欢听交响乐的罗文冬,如今对文化中心举办的音乐会场场不落。原以为去听音乐会的人会比较少,但没想到场场都是一票难求。作为忠实粉丝的她,每次还尝试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古典、摇滚、爵士,这里都有得听,以前想听音乐会还要花几百块钱买张票,专门跑到大良听。现在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听音乐会,还是免费的,很难得,就是有些地级市也不一定有。”罗文冬说。
罗文冬是一名全职主妇,用顺德话来说就是个地道的“师奶”,同时她也是北滘义工联会长。她告诉记者,以前大家都没有什么文化活动,一群“师奶”平时没事干了就约在一起打麻将、吃吃喝喝,没什么意思。现在大家都重视小孩子的文化素质培养,所以现在大家都不打麻将了,而是带着孩子来文化中心听听音乐会、学学跳舞等等。如果一个人在精神方面有点有品位的追求,整个人会充实很多,快乐很多。“我觉得,文化中心现在已经成为北滘人的一个精神家园。”
经常和家里人一起欣赏交响乐的市民周穗子也说:“刚开始听说北滘要开交响乐的时候,很担心办不起来,但是现在我很自豪地跟别人说,我们北滘每个月也有音乐会听,有电影看。”现在大家对文化有了较高的追求,周穗子也希望政府可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北滘文化地标
北滘文化中心:文化大观园让你乐而忘返
魅力小城盛事多,如今,北滘文化中心已经成为北滘音乐会、电影、文艺汇演等活动竞相绽放的文化大观园,全年各项精彩活动不断,成为不少市民假期放松身心的选择。在猴年春节,当然少不了文化中心的精品活动了。
在北滘文化中心,市民能寻找到学习的乐趣、旅行的美妙,感受电影的艺术、内心的成长。市民在这里还可以徜徉书海,除了图书馆,这里还有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图书馆
碧江金楼:诉说悠悠岭南情
北滘碧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千年碧江至今较为完整地保存着宅第、祠堂、书楼、耗壳墙等岭南建筑物,似在诉说着恬静而质朴的悠悠岭南情。
走进金楼,精美绝伦的木雕、砖雕、石雕让人眼花缭乱,大门、屏风处金灿灿的金箔让人联想起数百年前的土豪。金楼旁用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等堆砌而成的“蚝壳墙”,让人对先辈的建筑艺术肃然起敬。走出6位进士的亦鱼遗塾,建于明朝的尊明苏公祠千万不要错过,就位于金楼的旁边。而以金楼为亮点的村心大街民居群和以五间祠为龙头的泰兴大街祠堂群也是重点。最后,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去碧江民乐公园走一走,那里的风景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碧江金楼开放时间:上午9:00-下午5:00。票价:全票8元,半票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