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商报讯 记者曹开文 王祥 梅师遥报道 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所由民营企业家资助的纯慈善全免费的中学,在14年间投入已超过3.6亿元!26日,在“6.30扶贫济困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华纪念中学举行校友会成立大会,顺德企业家精准扶贫的责任担当以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精神传承,洋溢在活动现场。
10年前曾在这里就读的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冀晓宇早早就从外地赶来了。他是河北人,2003年,在国华纪念中学“特别优秀、特别贫困”的招生条件下,他通过考试,成了国华的第二届学生。高中三年后考入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再赴港校攻读博士学位,今年,他将回到浙江大学任教。冀晓宇自进入国华园到博士毕业,读书再没花过家里一分钱。校长季德华说,从2002年学校创办至今已14年,投入已超过3.6亿元,全部由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资助,包下了所有学生从高中到大学本科到读研读博的费用。“开办之初每年投入在500万元,现在由于学生的日渐增多以及物价上涨,一年要4500万元,也即是说,杨主席每天要资助这所学校13万元”。
和冀晓宇一样,进入国华后再没花过家里一分钱的,总共有2398名,他们来自全国的28个省市20个民族,有800多名已走上社会,奉献在国家建设的各个岗位上。冀晓宇说:“国华三年,我们收获了专业知识的培养,更有感恩、责任的精神教育”。这次,有549名国华学子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赶来,参加主题叫“我们长大了”校友会成立大会,并成立了校友基金,筹集了61万余元用于公益。“这笔钱对于3.6亿元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却是我们履行‘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校训的体现”。他们说。
这次活动也是学校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杨国强邀请了曾在顺德任职的欧广源、陈用志、冯润胜等老领导,以及现任的区领导区邦敏、彭聪恩等前来。他说,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像碧桂园这样的企业能够一步步壮大。他还请来了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以及蚬华、裕华等企业的元老,杨国强说,是他们,像兄长一样的帮助,使自己从一名泥瓦匠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感恩党和政府、感恩社会、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内涵所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热泪,是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他的一番演讲,引得场下阵阵热烈的掌声。
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摄影家李仁臣见证了国华纪念中学14年间走过,他专门来到现场,为校友会基金捐出自己的十幅摄影作品。
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为十三五期间扶贫工作明确了方向,教育扶贫作为精淮扶贫的一个重要部分,该如何来实施?经济观察报记者宋馥李跟踪了碧桂园这一案例,撰写了《国华14年,碧桂园教育扶贫考》一文,大国扶贫,企业之思,认为杨国强和他的碧桂园集团,没有简单的捐资助学,而是探索用教育的方法,来改变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扶贫模式,碧桂园或许给了我们一种启示。
去年,杨国强被授予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他是广东唯一的获奖者,应邀参加了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接受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见。尔后,又荣膺我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国华纪念中学校长季德华:
对每位学生都进行跟踪教育
国华纪念中学成立校友会和校友教育基金,校长季德华表示,希望用这笔资金推动学校的发展,也希望将来每一位校友都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到更多学子,这是成立校友基金最主要的原因。
通过成立校友会,也可以更好的凝聚国华校友力量,关注母校和贫困子弟教育。季德华认为,国华对学生的教育关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国华走出的学生都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金钱、职业,尽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为社会进步发展做贡献。
“国华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每年的暑假都要有一周到10天的时间回校。”季德华表示,学生们返回国华,分享进入不同的学习阶段或者工作阶段的感想。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加强交流,保证学生们成材。“也欢迎进入社会的国华学生,常回学校看看。”
2006届毕业生连龙飞:
收获了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2006届毕业生连龙飞从国华纪念中学毕业十年后,有空便会回到学校看看,“一回来学校把什么都为你准备好了,就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一样。”连龙飞回想到13年前从河南农村来到国华纪念中学,当时家里贫困到初中几十块钱学费都拿不出了,而国华纪念中学让自己走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
“更重要的,在国华的几年,让自己收获了一颗懂得感恩的心。”连龙飞说,如今受益于教育慈善事业的国华学子们长大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回馈社会。成立国华校友会以及校友基金会,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助到更多困难家庭的学生,让国华纪念中学发展的更好,帮到更多人,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数说“顺德慈善”
截至2015年年底,顺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慈善组织累计筹集款、物(折价)达1.07亿元,其中区慈善会达1485万元,镇(街道)慈善会近6253万元,村(社区)福利会达2985万元。三级慈善组织结余总资金达5.34亿元,其中:其中区慈善会达1.36亿元,镇(街道)慈善会近2.59亿元,村(社区)福利会达1.39亿元。三级慈善组织2015年全年发放救助款、物(折价)达6238万元,其中:区慈善会达1782万元,镇(街道)慈善会近3167万元,村(社区)福利会达1289万元。三级慈善帮扶困难群众约10万人次。
区镇两级慈善会新增冠名慈善基金38个,全区冠名慈善基金总数达127个,配套资金达4595万元。三级慈善组织实际工作人员数量是677人,其中专职人员72人,兼职人员605人,比往年减少。共有108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以往年增加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