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资讯转发]坚持真心服务 带动社会参与

浏览人次: 7次 发布时间:2016-09-09

开栏语:

公益慈善事业是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图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奉献事业。顺德人向来乐善好施,顺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顺德公益慈善事业迅猛发展,公益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关注青少年及儿童、助学、关注女性、关注老年人、关注残疾人及特殊人群,关注生命和健康,关注心灵和美德……他们用自己的大爱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和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了一份特殊的力量,他们的热情让我们感动。

《珠江商报》作为顺德主流媒体,一直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主动参与各类公益慈善事业。二年前创刊了《公益顺德》,为传播公益慈善文化,弘扬公益慈善社会价值,提升公众认识公益慈善、了解公益慈善,增强其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爱心和动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了让公益慈善资源切实发挥作用,整合政府、社会、企事业等多方力量,形成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更大合力,《珠江商报》今起推出顺德公益慈善组织评选活动。首先向广大市民展示各个主要公益慈善组织的风采,然后通过专家评审,评选表彰优秀组织。

机构名称:顺德区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年龄:3年

特长:服务主要覆盖长者、青少年、异地务工人员、困难家庭等,目前主要运营有北滘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北滘镇职工(异地务工人员)服务中心、顺德区工伤探视项目、梦想1+1帮扶计划、小脚丫亲子阅读计划等项目。

获奖情况

2016年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首届全国社工微电影大赛提名影片奖”。

2016年 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社工智慧对对碰”社工情景剧大赛二等奖。

2015年 顺德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专业社工 用心沟通”微电影大赛冠军。

声音:

“只要坚持真心做服务,做出亮点项目来,便会有越来越多人参与。希望所有人一起都来关注弱势群体,并参与帮助其中。”

——机构负责人曾丽

最近,一心社工正在为11月参加一项社工界的国际性赛事做准备,机构负责人曾丽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机构认为应更多参与活动,通过走出去展现自己,一方面让更多人认识社工行业,另一方面使社工得到锻炼,更加专业化、系统化。

顺德区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于2013年5月20日,原名是佛山市顺德区太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015年5月,正式更名为“一心”。2012年,该机构在顺德首先开始家庭综合服务模式和异地务工人员服务模式的实践,随后在全顺德推广;2015年又率先在顺德探索社工机构的社区整合养老服务模式。

据介绍,机构目前拥有40多位员工,其中持证社工20多人、心理咨询师16人、婚姻家庭咨询师8人、康复理疗师2人,拥有社工证和心理咨询师证的双证人才12人;同时聘请了新加坡、香港督导5人。

这几年来,经过扎根北滘,一心逐渐在社会服务领域做出了自己的品牌项目。扶贫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该机构开展的针对困难家庭的“梦想1+1”计划得到了顺德区慈善会等慈善基金的支持。

曾丽介绍,通过这两年的探索,一心在支持贫困家庭方面进行系统建设,包括他们的心理情感建设以及能力建设。“很大一部分困难家庭存在心理自卑现像,我们通过开展活动、服务,吸引他们走出来,比如开展看电影活动、亲子活动,帮助他们走出家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探索中,他们发现关注贫困家庭孩子,将给这个家庭带来更大的改变,去年,他们开始把重点转向做孩子的工作,希望从小学到大学,持续性地给这些困难家庭帮扶,开阔他们视野,让他们走出自卑,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小脚丫”是一心社工面向社区开展的社区亲子阅读项目,这个在草地上开展的阅读项目,引导家长们放下手机,与孩子共同品味书香,增进亲子关系。活动受到社区家庭的欢迎,现在每次活动在微信平台一推出,活动名额在几分钟内便被家长们报满。

一心戏剧社、爱心送餐、工伤探视……正因为扎根于社区,一心社工推出的项目一个个落地生根,受到社区群众欢迎。曾丽表示,未来一心将把落脚点放在社区营造方面,更广泛地影响社区群众。她提到,将在北滘西海、桃村、君兰等三个试点,根据社区特点,在西海发挥社区居民创造力,让居民更开心,在桃村进行文化保育,在君兰开展社区治理。

回顾一心的发展历程,曾丽认为,只要坚持真心做服务,做出亮点项目来,便会有越来越多人参与。她以为长者送斋为例,一开始是妈妈帮帮团的志愿者妈妈们与社工一起送餐,后来有些老公也参加,其中一个是自行车队的,又带动了一群自行车友参与送餐。她说,全社会一起关注弱势群体,参与活动,可以让人生价值得到体现。

珠江商报记者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