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手机中毒 群发索要话费
顺德新闻网讯 商报记者谢意 通讯员梁晓茵报道:中秋节前夕,顺德警方组织反诈骗专班民警走进顺德凤岭老人大学,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安全教育活动,通过真实的案例剖析,专业的防范知识讲解,为长者们送上一份最实用、最特别的中秋慰问。
8月26日,深圳一名78岁老人被人以“名下有包裹涉嫌走私”这个谎言电信诈骗1156万元;8月29日,北京清华大学一名老师,被冒充公检法者电信诈骗1760万元……两段真实的案例视频播放后,活动现场170多名长者的话匣子瞬间被打开,大家议论纷纷,不少长者主动站起来分享自己遭遇电信诈骗的经历。
目前,电信诈骗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老年人也成为诈骗分子重点侵害对象,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主要有三类:冒充公检法、猜猜我是谁、政策退费——社保金返还。“受害人之所以会上当,因受害人在恐吓下,乱了分寸,同意转账,最重要的是,嫌疑人精准诈骗。” 反诈骗专班民警何警官分析道。
活动现场一名65岁的吴姨称,9月2日下午,她将手机送去电信营业点维修,期间一直手机关机,次日开机后,竟收到许多亲友的求证信息,“大家都问怎么突然要帮忙充值话费。”吴姨一时不知所措,后来看到亲友转发来的信息才知道原来是电信诈骗。“诈骗分子向我手机存有联系方式的亲友发送微信、短信,以我的名义,称我在旅游,手机没话费,需要亲友帮忙充200元话费到一个指定的手机号码。”吴姨告诉记者,当中有个别亲友中招,她得知情况后,赶紧逐一解释提醒。“不知道手机里的通讯信息是怎么泄漏的,但经历过这一次,我明白一个道理:凡是要汇款的千万别相信!”吴姨说。针对吴姨的遭遇,反诈骗专班民警何警官解释,通讯信息泄漏很可能是手机被植入了木马病毒导致。
何警官提醒,防范木马链接,首先要对于来源不明的QQ信息、QQ群内的可疑链接、号码异常的短信息采取不看、不点击、不转发的处理;其次,日常管理好自已个人信息,做好保密工作,如发现可疑信息,可与公安相关部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