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顺德勒流江义
顺德新闻网讯 秋风里,晨曦下,这里的农村生活不输城里。
蓝天白云在其间,葱翠绿影映眼前,这里的美,柔和恬静;一室一会一站一基金,资金资产资源三平台,这里的权,开放透明;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发展现代化,这里的地,统筹有度。
这,就是顺德农村。五年前,顺德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为原则,启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重构基层治理新体系,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年打基础,五年成雏形”,如今,顺德农村改革雏形已定。我们在这改革大潮中感受着城乡变化的脉动,体味着农改带来的生活之变。面对国内外新老矛盾交织的新常态,顺德需要站在“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解决制约农村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旧貌换新颜。
今天,在顺德即将启动农改“升级版”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农改这五年的成效和亮点。期待未来5年,顺德农村更美!
基层治理:
建立“一室一站一会一基金”运作体制
在党组织统筹领导下,顺德率先探索建立“一室一站一会一基金”基层运作体制。247个党代表工作室遍布各村(社区),打造群众路线大数据;由行政服务站统筹基层211项行政事务和社区服务,村(社区)委会回归自治职能;全区成立151个议事监事会,由村(社区)各界社会精英代表组成,对村(社区)事务进行参谋议事和监督,构建决策、执行、监督既独立运作又相互约束的村(社区)自治机制;运用党群共建社区发展基金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三年共投入基金2000万元,扶持民生项目116个。推进“手机村务通”工作,畅通村务公开平台,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基层建设:
推进“1+N+X”区域化大党建
顺德推进“1+N+X”区域化大党建,对符合条件的182个村(社区)全部成立党委,382个村(社区 )民小组建立党支部,逐步推行“两新”等党组织纳入村(社区)党委管理,推广党群先锋队和议事监事会,推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保障权、重要事项决定权、人事安排权、管理监督权落到实处。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经验获全省推广。
三资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溢价达1成
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三大”平台建设,规范集体经济管理和财务公开,推动集体资产阳光交易。五年来,全区农村集体资产累计成功交易超3万宗,合同标的总额94亿元,溢价约10%;办理股份流转39905宗,其中继承32939宗;建立账套约1280套,全面实行出纳电算化,纳入现金管理平台的账户超过900个。2015年,农村人均股份分红2266元,比2011年增加56%,农村股份分红大幅增加。以乐从为试点探索化解农村历史债务,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美化乡村:
一批“五好”新村居陆续展现
顺德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规划建设、绿化美化、空气水质、公共服务、社会风尚”等五个方面着力提升村居面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区投入1300万元开展“万村绿”生态文明村建设,共建成86个示范村;全区建成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达到84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7%;实施“一河一策”整治农村水环境,90个村(社区)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6个村获得省生态村称号。一批“五好”新村居陆续展现,杏坛逢简村、勒流江义村先后获得“全国最美乡村”称号。
土地问题:
征地留用地兑现率超6成
这五年来,顺德一直着力解决农村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十二五”以来,已办理8387.02亩征地留用地的用地手续,兑现率达63.64%;共启动5个农民公寓示范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6.74万平方米,可解决4019个固化宅基地指标;“一村一策”开展村级工业区整治,2015年已完成第一批38个村级工业区整治。
公共服务:
全部村居普及“六个有”文化设施:
顺德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连续3年共投入超3800万统筹全征地社区公共建设,提升全征地社区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6.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全部村居普及“六个有”文化设施,基层体育设施普及率超90%。数字农家书屋建成率达100%,八音锣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曲、龙眼点睛习俗、关帝侯王出游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业发展:
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五年来,顺德一直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市级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8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渐成规模,认定顺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个;2015年创建全省首个出口种苗花卉质量安全示范区,2家花卉企业成为中国大陆首批介质蝴蝶兰输美温室。现代农业高效发展,2015年顺德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基层廉政:
建立村干部违规联合处置机制
顺德完善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切实抓紧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完善纪检监察派驻制度,健全土地出让、招标等重点领域监管机制。建立村干部违规联合处置机制,处置违规村干部18人。
文/珠江商报记者黄秀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