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资讯转发]政协主席周文参加政协委员分组讨论

浏览人次: 12次 发布时间:2016-11-15

区政协主席周文参加了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勉励新老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顺德新闻网讯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14日下午,区政协委员按照9个组别进行了分组讨论。由于近七成区政协委员为首次当选的新面孔,区政协主席周文鼓励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只要是有根据的问题,就可以说出来,最好在提问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区政府会议中心教室是大良和伦教两个街道的区政协委员进行分组讨论的地方。分组讨论开始前,每位区政协委员都“自报家门”进行了一番自我介绍,周文也趁机与大家打招呼。他要求政协活动组织一定要有牌子、有机构、有专干、有履职活动;镇街联委会要配好班子并建立微信群,平时有什么事情可以及时沟通。

对于新当选的区政协委员,周文要求他们要首先弄清楚三个问题:政协是做什么的?我来政协要干什么?如何履职并撰写提交提案?他表示,政协委员有多重身份,既代表自己所在的单位和行业,也可以代表一个群体或者所在的镇街,可以关注和提出的问题非常多。明年初,顺德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召开,周文期望到时大家都能提交提案。

对于连任的区政协委员,周文也提出了要求。他说,新当选委员比较多,希望老委员们能够对新委员给予积极帮助,帮助他们了解流程,指导建言献策,助力他们顺利履职。

城市资源环境组集纳了城市建设与规划、交通、环境、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区政协委员,轨道交通、城市建设等热词频频出现在委员们的发言中。前日,区政协委员曹冬冬代表农工党顺德区总支部委员会所做的《破解旧困局引领新常态——关于建设我区特色小镇的建议》发言,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周文现场进行了回应:“该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步会就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

在其他组别还有区政协委员提出,对于文化领域的关注和讨论比较少。周文表示,区政协也在关注文化与艺术界的委员,希望能够听到这个领域更多的声音。本届政协委员还预留有增补名额,周文建议,“如果有合适的人员,可以向我们推荐”。

热议

关键词:政商关系

期望站在企业角度制定政策

在昨日的分组讨论中,新当选区政协委员陈雪根虽然是首次上讨论桌,但其发言“有点辣”,直指政府的企业服务,还是未能尽如人意。

顺德是“中国的涂料之乡”,其扎实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吸引了陈雪根留在顺德创业。“经过数年发展,在企业想要扩大产能时,政府却对该行业进行‘堵’。”陈雪根表示,涂料产业并不是危险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企业通过设备改造就能解决。“但是对于提升设备的场地批复,政府不同部门却给出了不同的批示,这让企业无所适从。”陈雪根希望,政府能更多地站在企业角度考虑,出台更多的政策配合企业的发展。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留在顺德。

对于政商关系,不少其他区政协委员同样“有话说”。区政协委员陈家志是位中小企业主,他认为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关注度还不够。现在美国都在提倡制造业回归,顺德这样一个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地方,更应该巩固好自身的制造业根基。“现在外面的风雨有点大”,他期望,政府在对外招商引资、关注新兴项目的同时,也要把本土中小企业的“根”扶稳,对多如星辰的中小微企业给予正面的引导。

如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区政协委员佘常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种新型政商关系,要求政府的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与民营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不搞私底下的交易。而对民营企业而言,则要说实话、建真言。他非常期待,在这种新型的政商关系上,政府能够多做事情,让企业得以发展。在顺德未来的发展中,也应当持续维护这种新型的政商关系。

同样身为民营企业家的区政协委员苏权兴,也认为政府要倾听民营企业的声音,在事实问题上,直接与企业进行对话,开出一条阳光大道。“顺德在打造政商关系上,应当去营造良好的氛围,政府与企业多沟通,搭建平台,传播政策,让企业能够用好政策,助力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

交通发展在前设计规划滞后

近期,轨道交通成为顺德社会各界热议的高频词,也引发了区政协委员们对城市规划和交通网络的关注。

“轨道交通的开工建设十分令人振奋。但是看现有的城轨站点,感觉顺德的轨道交通发展在前,设计规划滞后,整体规划欠缺前瞻性。”区政协委员廖海辉认为,广珠城际轨道顺德站、顺德学院站都不够大气,公共配套设施不够齐全,晚上下车后,没有公交车。区政协委员许金泉也提到城市规划的问题。他说,顺德多年来位居全国同级区域经济排行榜首,制造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与周边交通联系也很紧密。但时区域规划仍亟待提升”。他举例,大良钟楼公园周边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多年来投入的资金资源并不少,但总体规划还是欠缺。通过优化规划,顺德新城区与大良之间的交通,其实可以更加畅通。他也坦言,造成这种局面有历史的原因,很多规划当时看来是适合的,但从长远看则不然。因此他建议,顺德规划要更具前瞻性,可以邀请区外一些相关规划机构成立一个城市规划顾问团,善用外脑,提升顺德规划的总体水平。区政协委员伍建纯则提出,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龙头的“大交通”网络,是解决目前城市拥堵的主要手段。“在顺德,城市拥堵跟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有很大关系。2014年顺德小汽车保有量是40万辆,这两年平均每年增加6万辆,每年必须新建60公里的道路,才能解决这些新增车辆的出行问题。”他指出,今年以来105国道经常堵车,这跟西海大桥维修封闭有关,但也跟交通规划有很大关系。他建议,可以在相关镇街一些交通节点,比如十字路口,或车流量较少的路段实行部分单行,缓解拥堵,保障市民出行。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北部片区和东部片区有详细的规划,而这两个片区的开放建设也如火如荼,地铁轨道马上就要全面铺开。区政协委员梁柳玉表示,很多均安的政协委员们都在翘首期盼,均安何时才能够有地铁规划,西南片区何时才能享受到轨道交通带来的红利。

关键词:养老服务

多元投入增建养老设施

近年来,顺德在诸多领域都提出要树标杆。在养老事业发展上,同样不甘落后,高标准筹建善耆养老院。在区政协委员冯少仪现场算了一笔账:善耆养老院投资超过2亿,床位只有800张,每一个床位投入接近30万,每月每床需要超过3000元的费用。

“这么‘高大上’的养老院,只能让少数有能力的长者享用,却占用了政府的大部分资源,更多的长者需求如何满足?”冯少仪指出,目前均安敬老院的每床每月1800元的低收费,吸引了众多长者前来入住,出现了排队的现象。而大部分排队的长者,都是需要完全护理的。冯少仪认为,区委区政府要给予更多的倾向性资源支持,这样才能保障更多的长者受惠。

区政协委员梁柳玉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梁柳玉表示,过去数年顺德在养老事业上加大了投入,不过除了建设高端的养老医疗设施之外,应该更关注基层的养老需求。基层养老设施目前普遍存在陪护人员不足和床位欠缺的问题。

实际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到,未来要统筹发展养老事业,多元投入建设养老设施,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对于养老服务,区政协委员叶子宇建议,顺德通过发展养老地产等措施来发展养老产业,一方面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增加区域GDP。据他了解,目前顺德有3000多名老人排队等着入住养老院,说明养老需求很大。“可以利用政府和民间的利用共同发展养老地产,做好医院、休闲、娱乐等配套。”

还有区政协委员提出,顺德有不少海外乡亲,由于生活习惯、饮食口味等因素,他们也非常愿意回到顺德养老。因此,顺德发展养老产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花絮

刚提出需求就找到合作伙伴

本届最年轻的区政协委员吴柱江,在分组讨论发言时提出,如今顺德农业向现代方向转型,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但企业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较为缺乏,包括信息化、销售端都需要懂市场的专业人才。

他话音刚落,坐在桌子对面的区政协委员王欣就承诺,可以牵线邀来清华大学一位研究农业的专家为其培养人才。区政协委员徐国元听了后对吴柱江打趣地说道:”想不到第一次参加政协讨论也有收获吧。”

语录

“建议顺德成立一个区级的‘产业战略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不能由政府人员‘一肩挑’,而是由政府个别人员、顺德商界精英、民间学者等组成,对顺德产业战略进行研究,对不符合顺德实际的产业项目拥有否决权。”

——区政协委员陈文波提了这样一个大胆的建议。他说,之前广珠城际轨道沿途的商业布局规划没有做好,已经给顺德带来了教训。这次轨道交通沿线的产业布局和商业项目引进,可引入产业战略委员会进行研究,化被动为主动。

“顺德要不断改善自己的营商和人文环境,别让好的资源轻易流出去。这就需要做精做透我们的服务。特别是针对我们雄厚而又逐利流动的民间资本,我们将准备发起一支并购基金,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这条路上,让国资和民资有机会‘共舞’。”

——区政协委员李文军透露,顺德企业只要在外面发现有好的并购项目,但缺乏资金实力的,都可以让国资参股,使国资和民资融合发展。

“顺德在发展电商服务产业具备三个优势,即基层电商人才优势、电商服务产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顺德应该抓住近十年沉淀下来的基础,以电商服务带动互联网服务,紧抓机遇,推动电商服务产业的发展。”

——区政协委员彭利民认为,政府应当树立对电商服务产业的战略定位,在大良、容桂、北滘建立电商服务产业集聚区,将电商服务产业打造成为继美食产业后的第二支柱服务产业。

“10年前,当其他镇街已经凭借交通优势发展马路经济时,均安却盼着能有一条途经这里的高速公路。10年后,均安终于盼来了高速公路,别人却已经在发展轨道交通。但是,未来20年的轨道交通规划中都没有均安的影子。”

——来自均安的区政协委员黄永生坦言,虽然均安要发展就要耐得住寂寞,但也不能守得这么久。

“顺德十镇街的发展,就像是老爸养着10个儿子。把资源集中到特别优秀的一两个儿子身上而放弃其他的儿子,这种做法是否得当是值得深思的。”

——来自杏坛的区政协委员麦兴鉴希望区委区政府在下一轮的发展中,能更大程度上的实现资源的均衡发展。同时,后发的镇街要“内求”,通过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资源,推动自身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一座城市要有竞争力,必须要有其独特性,不能只单一着眼于产业或环境。”

——区政协委员曹冬冬认为,顺德未来的产城人融合是以交通为接入点,用城市的功能平台来对接广深,在基于城市开放格局基础上进行产业定位,提出经济新的增长极。

“规划不要因为领导换了就一起改,以前做的东西,要继承下去。”

——区政协委员梁志华认为,每一届领导的施政理念和规划建设都应该进行有传承,不要一直变化。

统筹/珠江商报记者 王世彪

文/珠江商报记者王世彪 黄秀娴 余娜 苏淑婷 黄祖兵 叶芝婷 陈适邵姮赵鹏见习记者罗家瑶陈培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