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资讯转发]“顺德区公益榜单评选活动”将于明年1月启动

浏览人次: 14次 发布时间:2016-12-02

发现那些暖心人 暖心事

“顺德区公益榜单评选活动”将于明年1月启动

文/珠江商报记者黄文静 

广泛传播正能量,树立榜样和标杆,由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顺德区慈善会、顺德区社会工作者协会、顺德区社会服务联会发起,珠江商报社承办的“顺德区公益榜单评选活动”将于2017年1月正式启动,这是记者在11月27日举行的2016顺德首届公益年会上获悉的。

顺德向来有乐善好施的传统,近年来,随着社会体制综合改革以来,顺德公益事业迅猛发展,去年全区共有公益慈善类组织323家,募捐善款达4.9亿元,每年救助达3万多人次。随着首部《慈善法》的实施,顺德公益慈善事业也将步入发展新阶段。

顺德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广泛传播正能量,通过树立榜样和标杆,分享成果和经验,在全社会形成相互学习、你追我赶、互通共享的公益慈善热潮。

为发掘和鼓励在我区社会服务、社会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公益慈善领域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和优秀组织,向社会传播公益慈善正能量,吸引更多公众关注和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由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顺德区慈善会、顺德区社会工作者协会、顺德区社会服务联会发起,珠江商报社承办的“顺德区公益榜单评选活动”将于2017年1月正式启动,并在明年的公益年会盛典上颁发。

据了解,2017顺德区公益榜单计划将评选年度公益人物、年度公益机构、年度公益项目、年度企业社会创新、年度致敬大奖、提名奖等。

其中,年度公益人物,是评选在社区推动公益事业具有一定号召力、影响力的社区领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热心服务社群的社会工作者;积极倡导公益理念、公益行为,通过自身及媒介广泛传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个人。

年度公益机构,将选出在组织治理、运营能力、财务透明、社会影响和可持续性方面,具有典范意义和公信力的社会服务机构及社会团体。

年度公益项目是为鼓励具有创新和拓展精神,在运作模式、直接效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有积极探索和示范意义的项目。

年度企业社会创新包括在企业界别热心公益、参与支持公益事业、有公益影响力的企业家、社会企业、企业公益创新项目。

活动还将评选近年来在公益事业方面有重大贡献和社会公信力的项目、机构或个人给予致敬大奖。并且所有通过初评审核(含获奖)的个人和组织,将获颁荣誉证书及纪念品。珠江商报副总编辑张颂表示,作为顺德主流媒体,注重践行社会责任,不断为公益慈善事业鼓与呼,珠江商报将全力支持和参与本次榜单评选。

公益慈善事业需要每个人参与,企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是企业的责任和需要,他表示,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到队伍中来,大家携起手来,让公益慈善理念深入人心、让爱心全城涌动。

如果您有意参与评选,马上报名吧;如果您是商家,一起携手为顺德的公益事业出把力吧!

现场

政商学界汇聚一堂 共商新公益善经济

“新公益·善经济”2016年首届顺德公益年会11月27日在演艺中心音乐厅举行,来自政界、商界、学界等各界代表汇聚一堂,围绕社会创新、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等领域,分享交流如何更好迎接新公益时代。

在年会上,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常务副局长陈炳宜回顾顺德公益慈善行业发展情况时说,改革开放30年来,顺德公益慈善事业一直发展未停步,最早的非公企业机构等成立于十多年前,而顺德区慈善会也有10多年历史。从以下三个数字可以看出顺德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目前,顺德有300多家社会组织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去年募集了善款4.9亿元,3万多人次受益。

他说,2013年开始,顺德设立了“顺德区社会组织扶持资金”,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扶持政府重点培育发展的社会组织。通过推动职能部门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据统计,去年顺德全区购买社会服务资金达3500万元。

慈善法的颁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职能部门,接下来,将认真贯彻落实慈善法,促使区内慈善活动合理合法地推进,加强对慈善公益组织扶持,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公益慈善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氛围的营造,令社会各界能参与到慈善中去。

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总干事李允冠认为,展望未来,从市场经济到共享社会,从物质主义到人文复兴,从政府主导到跨界的合作,公益慈善行业将有更大发展,顺德应该有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目标。就像经济发展一样,公益慈善、社会创新应该走到社会前面,以更大格局开展研究培训,促进社会价值的投资。

他建议建立起政策、资金、人才、评估督导等社会生态圈,通过社会服务交易所、社会服务网这一线上平台社会经济研究中心、社会创新基金会等平台,全方位支持新形势下社会企业、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的发展,孵化培育有商业价值、有商业运营模式的社会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如何通过各渠道、系统支持社会投资、社会发展。

他认为要共同参与,一起发展,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去发现商机。通过提高专业水平,业界的通力合作,促进行业发展。首届公益年会就是业界合作的开始,将通过更多平台、项目通力合作。

当天,顺德区慈善会还代表业界同仁发表顺德公益慈善宣言,倡议弘扬公益精神、加强能力提升、促进多元参与、推动公益创新。

观点

未来将倡导有效公益

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胡小军说,过去强调阳光公益、全民公益、战略公益,现在进入强调“有效公益”,作为社会慈善资源的配置主体,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正在解决社会问题,贴合受助人群的切实需求,把事情做好,这些成为未来公益的方向。

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可能要做好30年的准备。当下,社会组织的培育与促进,政策仍是“第一生产力”。要破除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平衡、有效的综合监管体系,信息公开基础上的慈善大数据。

公益组织应有“四善”

胡小军认为,公益组织所做的事情,就是让改变发生,每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让改变被看见,因需要资源、人力、政策保障;让改变持续。因此,需要“善能”,即专业的能力。“善财”,即资源,让更多的捐赠通畅流入到这一领域中。“善治”,以发展组织;“善心”,需要政策保障善心不受伤害,让真正需要关怀的人得到帮助。

点赞网创始合伙人韩立建议社会组织一定要市场化运作,像公司一样治理,设计好自己的产品、组织架构、治理体系。

顺德青年企业家(青商)协会会长佘永亮认为,作为成功企业家,应具备两个承担责任的能力,能做好自己的企业,能承担社会责任。这两者并不矛盾。多参与社会公益,能升华到另一境界。

跨界合作整合资源

“绿色地球”执行总裁汪剑超从旧金山、台湾地区垃圾分类的例子告诉我们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他介绍,未来,“绿色地球”将用10年时间帮助1000万中国家庭开始垃圾分类和更绿色的生活方式。

佛山市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曾丽分享了机构通过跨界合作开展养老服务的经验。尽管目前机构 90%资金来自政府购买服务,其他来自基金会资助,她认为,要让资金发挥最大化效用,做好服务。只有跟服务对象融在一起,才会找到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她说,做好服务,不仅要有情怀,还要有科学的方法,适当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