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资讯转发]制造业是看家本领 实体经济是立市资本

浏览人次: 16次 发布时间:2017-01-11

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昨天下午举行大会发言、即席发言会议上,面对委员们的发言、“抢麦”,市长朱伟指出,佛山今年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业立市,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要抓住机遇,乘上而起,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着力发展起来。”

10日下午的大会发言后,委员们开始了“疯狂”的“抢麦”即席发言环节。看到2名穿红色衣服的委员获得发言机会,有的委员站起来举手示意,有的委员摇动着手里的发言稿喊着“我、我、我”;看到坐在左边的委员发言次数“有点多”,右边的委员不甘落后的举手要发言,引来会场一阵笑声,最后还是3:2左边“赢”了右边。

记者注意到,对于委员们热情地对佛山经济、城市、民生、文化等提建议,朱伟、黄喜忠、赵海、麦洁华等市领导,同样给予热情回应。

【实体经济】

A. 关键词:制造业 双引领加快建成装备强市

问题:民革佛山市委会提出,目前佛山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不少制约,主要问题包括: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企业创新驱动竞争模式不够多样;高科技特色品牌项目不多;科技供给与需求对接脱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培养偏少、引才留才难,产业创新人才支撑不足。

建议:民革佛山市委会提出,佛山应积极抢占智能制造技术高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全过程、多模式创新竞争,以“工匠”精神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培育建设高科技特色品牌项目,塑造佛山制造高端形象;提高重点产业全球专利布局意识,促进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力度外引内培,强化产业创新人才支撑。

市领导回应:“这位委员发言的核心就是‘创新驱动’和‘提升质量’,这两个建议非常好!”朱伟坦言,佛山是一个制造业大市,但确实存在制造业大而不强等制约问题。“智能制造是佛山的重要方向。”朱伟表示,市政府接下来将会加大“佛山智造”的力度,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提质增量。

B. 关键词:机器人 要让企业会用懂用敢用

问题:民盟佛山市委会提出,近年来,佛山依托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在供给端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生产体系,在需求端激活了迅速增长的市场空间,释放出了较大的“机器人红利”。但是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佛山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也存在着发展步伐略显滞后、市级统筹略显不足、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等问题。

建议:民盟佛山市委会提出,政府应集中政策扶持火力,实施精准扶持,如每年重点帮扶1—2家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真正“舍得”培育人才,真正做到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完善机器人产业的人才支撑体系;优化金融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实验室建设;鼓励并购做大做强,鼓励本地家电、陶瓷、家具等传统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并购国内外一线机器人企业。

市领导回应: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统战部部长黄喜忠表示,民盟讲到机器人发展的问题,这几年佛山在机器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这也说明我们的潜力很大”。美的和安川合作,美的收购德国库卡很成功,华中数控作为全国自主创新的企业也落户佛山,整个机器人的发展势头不错。这些合作以及企业的落户除了带动大批本土企业应用机器人之外,也带动促进了一批本土机器人的发展,如利迅达机器人等。接下来,市委市政府将会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C. 关键词:会展业 将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问题:致公党佛山市委会提出,近年佛山的会展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原因,总体上看质量不是很高、速度有待加快。具体表现为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面临广深莞的激烈竞争;市级统筹不够,“城产人文”融合水平有限,区域认可度不高;功能比较单一,参展者的体验水平也比较有限。

建议:致公党佛山市委会提出,政府要以立足于智能制造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会展为定位,打造品牌会展;二是要加强市级统筹,完善会展业的硬件设施和支撑制度配套;三要进一步拓展会展业功能,助推佛山创新和转型;四是要进一步做深做强佛山会展业产业链配套;五是要提升佛山会展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市领导回应:“致公党提到的推动会展业发展的建议,佛山市是制造业城市,所以会展业也依托制造业来做。”黄喜忠说,尤其是潭洲国际会展中心落成启用之后,佛山的会展业有了比较好的载体,现也在筹划2017年的会展。由于去年在佛山举办得比较成功,珠洽会已经确定永久落户佛山,陶瓷展业也要搞大展会,政府将成立专门的会展机构,并争取市场化发展,中博会也落户佛山。

D. 关键词:民营企业 要走到世界创新前沿

问题:佛山市工商业联合会提出,佛山要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首先要大力支持和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但在当前,一方面佛山的民间资本实力雄厚,连续三年居民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佛山的民间资本存贷比偏低,众多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资金有限,反映出佛山的创新和活跃度不高;此外,佛山的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和国内其他发达地区先比,比例仍然偏低。

建议:佛山市工商业联合会提出,政府加大对民营资本创新投入的支持,并营造一种“谁创新,奖励谁,尊重谁”的良好创新氛围和环境。推动民营企业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产学研、资本入股等手段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合作,推动更多佛山企业参与到世界创新的前沿。政府要重视支持民间智库建设,重视企业家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强化企业家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形成,帮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市领导回应:朱伟强调,市政府会继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当前最主要的是稳住民营企业的信心,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预期。“信心稳了,企业就会增加民间投资;预期好了,企业自然就会再回佛山发展。”朱伟表示,佛山要落实中央的产权保护制度,让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培育一批骨干的龙头民营企业,同时也要扶持一批中小型民营企业,让“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为期配套“遍地开花”。

【城市建设】

特色小镇坚持“产城人文”一体

特色小镇、轨道交通、人才引进,作为近期最“热”话题,这些均被本届政协委员们写进了提案之中。

市民进委员代表提交的《关于我市大力开展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建议》中提及,佛山与浙江杭州等地有着相似可比之处,都有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型产业系统,具备创建美丽特色小(城)镇的条件。但是在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佛山五区多数小城镇还未真正实现“城、产、人、文”有机结合,即使是示范小镇,都被局限于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区域。另外,五区小镇资源优势不尽相同,在地域统筹规划、专业镇数量控制、用地质量提升、功能特色管理、公共配套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短板之处,特色资源耦合难度大。这些,都是佛山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市农工党委员代表提交的《立足本地院校人才培养,助推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则认为,轨道交通的发展中,人才是关键。当前,各大城市尤其是珠三角城市间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全面推进,佛山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面临着严峻的人才短缺形势。建议从建立市级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协调机制,尽快制定本地化培养轨道交通人才规划,强化本地院校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力度,定向招收本地生源等途径入手,打破窘境。

针对上述两个提案,佛山市副市长赵海回应,特色小镇的打造上,佛山的确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但也必须树立信心。从产业布局方面看,佛山制造业发达,民营经济是主体;从城市角度看,佛山为组团城市,经过连续几年的城市升级,还有正在推进的古村落活化等,每个组团特色显现;从文化的角度看,佛山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各种文化在这里蓬勃发展,为建设特色小镇提供条件;佛山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从上述几点不难看出,佛山打造特色小镇是有信心,有底气的。但打造特色小镇,还迫切需要企业的参与。“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是企业,希望企业积极参与到佛山特色小镇的打造上。”赵海称。

另外,赵海形容,发展至今,佛山已到了“大城市”的级别,必须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再发展,佛山轨道交通导向需要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体系。目前,佛山规划建设轨道总长超过560公里。其中,广佛线已经运行,广佛线延长线、2号线、3号线、顺德7号线等均已动工。未来,佛山轨道交通路网将形成无缝对接广州,并与肇顺南等一系列城际交通对接,四网合一、格局开放的体系。轨道交通建成以后,需建设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对其进行运营,对此,市委市政府将联手佛科院等本、外地院校合作培养。

朱伟表示,去年十二月,市政府召开特色小镇推进会,提出41个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并计划今年内完成其中15个的建设任务。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关键在于围绕“城产人文”四位一体,把握特色。“产业有特色,形态有特点,功能有特长,风格有特点,特色小镇的关键就在于‘特’,相信通过进一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佛山城产文人融合发展会进入新阶段。”朱伟称。

培养轨道交通产业人才方面,朱伟则对市农工党委员的建议表示认同。他指出,本届政府计划通过五到六年时间,实现280公里以上轨道线路投用通车,解决交通出行问题,提高城市品质,这过程中必须一批专业优秀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市政府将认真研究并采纳。”

【民生文化】

要把世界美食之都等名片发扬光大

社会民生、文化保育问题,同样是本届委员热议话题。其中,来自市妇联的委员代表向大会提交了《佛山市农村妇女参政现状与建议》;团市委委员代表则提出《关于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夯实“志愿者之城”建设的建议》;自由发言环节,市政协委员谢伟松等围绕活化历史遗产,重新释放文化价值,把佛山打造成文化导向型城市等主题纷纷提出了建议。

市政协委员梁永流认为,佛山近年来正着力打造世界功夫之城,要打造世界级的功夫之城,就必须用好佛山“武术之城”的牌子。目前,全国共有88个“武术之乡”,而佛山则是至今唯一被评选为“武术之城”的城市。但无论是网上搜索,还是传媒新闻,佛山依旧被称为“武术之乡”。

“城与乡是有区别的。佛山之所以能成为首个获得武术之城殊荣的城市,是因为佛山有深厚的武术历史底蕴与群众基础。”梁永流建议,政府应对“佛山武术之城”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在文案公告、对外宣传上上统一口径。大力扶持佛山武馆,帮助武馆解决场地问题。举办大型武术交流表演、交流、竞技活动,借助影视传承武术文化。

佛山市副市长麦洁华回应,佛山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水平于全国走在前列,很多重大活动上,志愿者队伍均为佛山争得了荣誉。下一步,政府将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与规范化上加强统筹。谈及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问题,麦洁华则认为,历届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比例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接下来,市政府有关部门将继续引导妇女市民加入参政议政事业,进一步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增强社会对妇女认同感。

关于重新定义武术之城的建议,朱伟指出,本届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要把世界美食之都、功夫之都等名片的积极影响发扬光大,特别佛山最近正在打造广东“好莱坞”,其中包括规划打造功夫影视城。为此,关注思考佛山武术之城是必要的。

统筹/珠江商报记者 王茂浪

文/珠江商报记者 张泰银 何丽苑 何校贤 王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