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资讯转发]要让所有人公平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浏览人次: 14次 发布时间:2017-03-18

李铁为城镇化建设提出建议。/珠江商报记者朱德文摄 

国家发改委专家为佛山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专题辅导”

要让所有人公平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文/珠江商报记者 黄秀娴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应以视觉为第一目标,一味地搞形象工程,而应该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第一目标。”在17日举行的2017中国新型城镇化(佛山顺德区)经验交流会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带来了大量“干货”。

该会议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为期三天。来自中央、国务院部委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领导出席,佛山市及市内各区、各镇(街)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其间,除了围绕“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主题举办专题讲座及相关“主题对话”外,还将组织与会嘉宾前往美的集团总部、广东工业设计城、罗浮宫国际家具博览中心等进行实地考察。

在17日举行的首场专题讲座中,李铁的观点个个直指新型城镇化发展要点。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坦言,佛山虽由桑基鱼塘的特色鱼米之乡一跃发展成GDP达8630亿元、常住人口达750万的大城市,但佛山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他认为李铁的讲座是“专题辅导”,给他最大的体会是,佛山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绝不能局限于一地一域,必须以全球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去谋划和推动城市发展。

●城镇化率高但基础设施供给水平低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农村人口进城。而进城后,除了解决人口就业问题外,更需要做到的,就是让这些进来的人能公平地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一开场,李铁便直指目前全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遇到的难题,“这是今后城镇化发展需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不单是佛山,全国人口流入量较大的城市,都未能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这需要站在社会的角度、治理的角度去思考,“城市基础设施配置,不能只想着锦上添花,而是做到雪中送炭。”

李铁认为,只有真正以人为核心,并解决怎样从粗放型增长转向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才能提升城市化的质量。这就需要对生态文明和以人为本有正确的理解。例如,大家提到的“绿色城市”,其核心概念不是说有多大的“绿色面积”,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排放。以人为本,则是所有基础设施供给、城市治理都真正地关注到人最基本的需求。他以轨道交通建设举例说,其站点布局、与周边公共交通工具接驳,只有最大限度地给市民带来了方便,才算以人为本。

●产业结构调整是佛山最大的课题

李铁说,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会有一个大的结构性变化,三产的比重会不断增加。但目前从工业服务业比重来看,佛山与全国其他发达的工业城市比较,其工业服务业比重依然较低。他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是佛山最大的课题。

“要关注到低效用地、闲置地问题,目前,村居一级低效用地现象仍然很普遍,大量处在村级工业园内的企业该如何转型?如何让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留下来?”李铁认为,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政府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但产业转型,除了政府引导外,还必须尊重市场规律。

在他看来,即便佛山是一个工业城市,但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要面临工业退出城市的问题,这是很现实的,也是趋势。佛山可以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小块土地出让等模式,为生产性服务业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另外,目前佛山正在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依托智能制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值得提倡。

●特色小镇“特”在市场需求中

对于目前在全国新型城镇化探索中“火”得很的特色小镇,李铁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上世纪80年代起,顺德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北滘、容桂等都是乡镇企业发展极为活跃的地区,那时候管理成本低、土地成本低、创业成本低,企业的发展壮大都是市场推动。他认为,过去的一镇一品其实就是特色小镇的雏形。在总结过去的经验可知,创业成本低应该是特色小镇建设最基本的标准。

但目前,随着特色小镇的概念日渐火爆,出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就是部分房地产商把目标对准了特色小镇。他认为,那样只会推高小镇里的创业成本,阻碍特色小镇的建设。

李铁建议,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上,要防止政绩工程,防止跟风、防止以房地产商牵头。同时,除了传统的产业特色外,还有很多文章可做,例如服务业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特色等,在他看来,“特色”是在市场需求中,而不在政府的脑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