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资讯转发]企业家的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浏览人次: 18次 发布时间:2017-03-27

顺德坚定产业强区之路,把稳商扶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彭聪恩等调研格兰仕

7日,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列海坚一行,在容桂街道办书记刘国兴等领导陪同下到恒基(容桂总商会)与企代表们开展政企互动交流座谈会。/珠江商报记者陈炳辉摄

龙江市监分局到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企业所需,提供针对性服务。/珠江商报记者苏淑婷摄

文/珠江商报记者黄秀娴

刚刚过去的区党代会,顺德又给了产业界注入一剂强心针:“顺德今天的辉煌靠的是产业,轨道时代顺德更不能丢掉产业,未来屹立珠三角还要依靠产业。”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在会上掷地有声,强调要“把稳商扶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创新龙头城市”。

当前,支持产业、发展产业,早已成为顺德政府的中心工作。今年开年后,区邦敏就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区内十几家企业,听诉求,解困惑。可以说,在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下,这位在顺德走马上任两年多的区委书记已与商界打成一片。他的那句“玩笑”大家都记住了:“我们与企业家虽不能在饭桌上谈事情,但可以在办公室里谈;我们不能喝酒,但可以喝茶。”

而区长彭聪恩,其手机号码更是在顺德商界广为流传,企业家遇到什么棘手事、烦心事,这个“区长热线”时刻为大家服务着。在23日召开的党代会上,就稳商扶商这件事,彭聪恩更是脱稿畅谈了半个多小时之。

书记、区长如此高密度的与企业互动,理由很简单。因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和引擎,顺德,需要提振企业家坚守本土、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强信心:

所有政府干部都是企业的“服务员”

本月,在区邦敏走访格兰仕后的第二天,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便向媒体透露,将加码在顺德总部的投资,“拟在顺德投入至少3.5亿元用于微波炉核心技术研发、研发中心建设、发展新项目及生产基地投资等。”在时间节点上,这一消息看似微妙,实则已筹备多时。

用梁昭贤的话说,“我热切地感受到2017年是顺德经济、企业发展的大春天,我感到热血沸腾。大家都真切感受到那种温度。打个比喻说,去年是99度,今天区书记调研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达到了100度的沸腾点”。

梁昭贤坦言,他开年后便明确了将整体投资及发展重心回归顺德,一是由于顺德一直关心支持实业,构筑“亲”“清”政商关系,二是这里有一群实干拼搏的企业家,成为了顺德发展独有的DNA。“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商关系促使我们做了这个决定,这不是偶然的”。这家全球最大的微波炉专业制造商,还计划引入国际机器人巨头发那科,在顺德打造最高标准的自动化集成工厂。

另一家在顺德扎根已20多年的大型综合药企——国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今年更是将集团内的多个成员企业迁到顺德来,其中就包括了百年品牌冯了性。“顺德的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对企业的支持都比较到位,交通也便利。”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云鹄透露,今后,环球制药将全面启动制剂生产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打造成全国领先的中成药制剂生产基地。

近者悦,远者来。当本土企业继续坚守甚至加码投资之时,外来企业也在抢滩进驻顺德。今年2月中旬,总投资超过85亿元的6个重大项目签约进驻顺德,其中一半就来自区外。新进驻的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洪华坦言,包括长三角区域在内的各地政府都曾向其抛出过招商橄榄枝,最终还是选择落户顺德,“最看重的就是这里的政府风清气正、政策法规透明”。

企业家的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这一切,得益于顺德开放高效政务环境的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以及政企“肩并肩、手挽手闯天下”的豪情。从“企业专员”到服务企业“顺十条”,从暖企行动到构建既“亲”又“清”的良好政商关系,顺德所有政府部门都已成为服务部门,所有公务员都成为了服务员。“一企一策”、“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全区干部的共识,并进一步提振企业家信心。

培土壤:

打造良好环境为企业留住优质资源

这两年来,顺德力推城市格局开放,希冀能在区域竞争中分一杯羹,尤其能在“湾区经济”中让制造业优势发挥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顺德大手笔推进轨道建设,总投资约700亿元的市域轨道交通网络快速铺开。其中,连接广佛轨道网的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如期开工,其串起广州科学城、大学城、顺德北部片区产业基地这一黄金通道,构成“科技创新走廊”。在北部片区内部,总部商务区、家电城、创新中心、工业设计城则串珠成链,形成辐射广东的“创业大道”。同时,佛山“南北大动脉”3号线开工建设,线路覆盖佛山中心城区、顺德大良-容桂组团以及北滘-陈村组团,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和城市融合,强化顺德在珠江-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除此之外,顺德还在积极推进广佛线2期、佛山地铁2号线建设,开展佛山轨道9、11、13号线和广佛江珠、肇顺南城际前期工作,统筹轨道交通站场TOD综合开发工作。

为了给企业招才引智、留住优质资源,顺德还把原本被当做“配菜”的教育医疗当成“主菜”来抓,并围绕“向广深看齐”的目标,把其视为顺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要素,与华师大、北师大共建高品质基础教育学校,与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标杆医院。强化内部资源统筹,推动集团化办学办医,启动建设一批新学校、新医院,增强了优质服务的供给能力。

可以说,轨道交通、教育卫生这些既是跟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也是跟产业转型、城市发展紧密相连的“前哨战”。这些工作的推进,获得了不少企业的点赞。

广东昇辉电子控股有限公司是顺德于2010年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的一个项目,在面临异地重建的情况下,董事长李昭强还是选择留在顺德。“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顺德产业链优势相当明显,从上游到下游,都很容易找到匹配的产品。”他还说,“目前公司有不少科研人才在广州、深圳办公,随着顺德对接广州的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公司对广州的人才将更有吸引力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帮助,离不开这里优质的发展土壤。”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洪云认为,政府的行动让他们安心留在顺德。“企业周边起初交通不便,现已有多条公交线路行经;同时公司所在园区的治安、绿化环境做得好,基础设施配套日渐完善,政府在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企业创新、企业股改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帮助解决问题,与政府无障碍沟通。”

建平台:

政企携手互助发挥平台溢出效应

要全方位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政府服务就必须跟得上企业发展步伐,例如在平台建设这件事上。顺德的做法是,一方面强化公共创新平台,另一方面,则推动骨干企业的高端创新平台开放共享。

根据区发改部门提供的数据,近年来,顺德建设了北航先进技术南方产业基地、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等20多个创新平台。11个公共创新平台被认定为省新型研发机构,全区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2家。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提质增量工程,建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孵化科技型企业超过500家,场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

顺德还通过深化国际合作,让平台资源能跟上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例如,做实中德工业服务区和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引进搭建更多优质平台,支持企业全球发展;引入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参与建设运营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打造服务珠三角、对接国内外的产业服务平台,同时,也借助这一重要的展示舞台,让顺德制造在家门口就能加速融入全国,甚至全球。

让所有创新平台都能“拆掉围墙”,向全区企业开放,这是顺德政府一直在推动的事情。目前,顺德正致力打造美的、碧桂园、联塑等一批平台型企业,发挥其溢出效应,带动区域发展。例如美的全球创新中心,由美的为平台提供创新创意库、优质供应商、顶级科研机构及众多孵化器资源,打造为一个面向全球大众的创业孵化平台;联塑打造家居建材五金全球销售连锁平台——领尚环球之家,以打通我国泛家居产业海外拓展的路径,引领更多企业向“一带一路”国家抱团外拓。

碧桂园也有意加入这平台型企业的阵列当中。碧桂园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朱剑敏说,碧桂园在房地产行业深耕多年,目前已具备了产业资源集聚整合的综合能力,集团将发挥平台型企业的优势,助力顺德更好地进行产业的引进和辐射。他表示,碧桂园将参与到顺德已有工业园区的升级改造工作。同时,碧桂园还计划在北滘建设一座博士大厦,这座大厦里面将会容纳1000名博士及碧桂园的博士后工作站,并将配套优越的人才公寓和科研场所。

值得关注的是,顺德还不断创新金融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创新链条,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今年,顺德将继续扩大创新创业母基金规模,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伐,扩容“顺德板块”,支持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拓空间:

“产保区”与村级工业园整治工作“双核”并进

顺德坚守产业的路径与目标明确清晰,就是以建立产业发展保护区为统领,以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为抓手,打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释放产业发展空间,增强城市容载能力,聚集产业链核心要素,稳定企业长远发展预期,坚定扎根本地发展的信心,实现环境优化、产业提升、城市提质。

“痛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梁昭贤以旗帜鲜明的态度表达了支持。更多企业则以实际行动表明自身的态度。佛山市顺德区鸿澳电镀五金有限公司早在2015年就搬进了集中管理、统一治污的恒鼎工业园,其总经理刘天翔直言,搬进新园区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年产值同步增长。去年公司年产值近1亿元,同比增长50%。更重要的是,环保管理到位,少了后顾之忧。“环保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最大优势,能够让合作伙伴放心”,刘天翔说道。

从2000年开始,日资企业阿波罗决定在顺德设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顺德阿波罗环保器材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已经从千万左右上升到2016年的4.1亿元,成为了过滤器行业内的“翘楚”。17年来,这家企业专注生产过滤器材、净化设备核心配件,一条路走到底。“顺德环境这么好,有什么理由离开。”该公司副总经理东方龙坦诚地说,“从成立之初就是奔着顺德的家电产业集群而来,得益于顺德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未考虑过要外迁到其他地方,我们的目标是‘做一家百年的顺德企业’。”他很认同顺德规划建设产保区,“顺德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空间,以阿波罗为例,随着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企业需要扩大产能,现有的厂房空间已显得不够用了,如果政府设立产保区,给制造企业预留发展的空间,这无疑对顺德的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度在他乡闯荡的好太太电器有限公司,也深受顺德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企业的举措所感动而选择“回流”。1996年,顺德人老建明在容桂创建万特电器厂。从容桂万特电气到如今的好太太,企业经历了21年的商海沉浮。中间有一段时间经历了一些挫折,将厂房也搬到中山发展。“由于发展空间受限,企业重返顺德,这里能够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需求。”该公司总经理王燕飞说,考虑到顺德给予企业优惠的条件,让企业有更大余地发展,所以,企业决定整体迁回顺德,2015年11月重新“回家”创业。如今,好太太的车间面积是过去的3倍,年产值或较原来增加5—7倍。王燕飞认为,如今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顺德推出产保区的举措,不仅增强了制造企业的发展信心,也为顺德做强制造业注入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