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获悉,2016年度全区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出炉,全区AQI(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为306天,比2015年的296天多10天,优良率为83.6%,同时SO2、PM10、PM2.5平均浓度相比上一年也有所下降。
PM2.5达标率较上年同期增幅明显
据区环境监测站统计数据,2016年全区SO2(二氧化硫)、NO2(二氧化氮)、PM10(可吸入颗粒物)和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为12、41、55、34微克/立方米,O3(臭氧)浓度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第90位百分数为165微克/立方米,CO(一氧化碳)浓度日均值第95位百分数为1.3毫克/立方米,其中SO2、PM10、PM2.5和CO达标,NO2、O3超标。
“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区SO2、PM10、PM2.5平均浓度以及CO浓度日均值第95位百分数均有下降,但NO2平均浓度与O3浓度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第90位百分数有上升。”区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整体来看,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区SO2、PM10、PM2.5、CO污染物单项指数以及综合指数均有所降低,SO2、CO污染物日均值达标率维持100%,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改善明显。
2016年全区AQI(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为306天,比2015年的296天多出10天,优良率为83.6%,比2015年提升2.5个百分点。
事实上,空气质量改善的背后,是顺德各级部门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的缩影。区环运城管局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顺德环保部门积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加强重点企业监控、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扬尘控治、黄标车淘汰、餐饮油烟整治等多措并举;同时,建立全方位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协作,建立跨界环境污染联合巡查执法、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等机制。
2016年,顺德实施第二批村级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38个村级工业园区1234家企业的整治,初步遏制了村级工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容桂、杏坛内河现重度污染
在水环境方面,公报称,2016年,全区包括羊额、杨滘、甘竹滩、穗香围、星槎、平步等在内的8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为优,每月均达标,与2015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
同时,流经顺德辖区及周边城市交界水域的潭洲水道、顺德水道、顺德支流、容桂水道、东海水道、东平水道、李家沙水道、陈村水道、凫洲河等13条主要河流的26个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均为优良,全年平均值达标率为100%,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其中,凫洲河由2015年的Ⅲ类改善为Ⅱ类。
此外,十个镇街的10条内河中,勒流街道内河水质为Ⅱ类,水质状况为优;乐从镇内河水质为Ⅲ类,水质状况为良好。伦教街道、北滘镇、陈村镇、均安镇内河水质为Ⅳ类,水质状况属轻度污染。大良街道、龙江镇内河为Ⅴ类,属中度污染。容桂街道、杏坛镇内河为劣Ⅴ类,属重度污染。全区各镇(街道)内河水质按Ⅳ类评价,总达标内河数为6条,达标率为60%。
而在降水质量上,2016年顺德降水pH均值为5.15,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0.03,酸雨频率为40.5%,与2015年相比下降18.3个百分点。
来源:顺德新闻网-珠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