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资讯转发]为民服务尽心力女警阿妹人人夸

浏览人次: 69次 发布时间:2015-11-04

处处为群众着想,董兴妹在社区警长岗位上展现巾帼风采

文/ 珠江商报记者 陈适 黄文静

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一方平安,在众多市民眼中,“警长”是一个极富阳刚之气的职业,然而在北滘君兰社区有位女警长董兴妹,她用自己对警察工作的热诚、对市民安全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女性独有的耐心与细致,在社区片警的岗位上干了数不清的实事、好事,成为了君兰社区群众交口称赞的第一女警长。

帮群众所急

化解矛盾,助市民见亲人最后一面

今年10月4日下午,台风“彩虹”袭击顺德,肆虐的台风给顺德多地造成严重破坏。和女警长董兴妹有关的最新一条新闻,就发生在这样的时间背景里。

当时,突如其来的暴风袭击,使北滘境内有多处厂房遭到破坏,更让人心疼的是,有近百名群众在台风以及一系列次生灾害中受伤,一辆接一辆的救护车辆把众多伤者送到北滘医院。一时间,医院里就挤满了伤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由于伤员的处置需要时间,有的家属开始焦急,场面混乱,如处置不当,引起踩踏事件或斗殴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

董兴妹和同事们立即赶到医院,控制了现场。董兴妹一边用女性的温柔抚家属,一边果断地将现场的情况实时传输给分局党委,为上级研判预警提供一手资料。

喧哗中,有两名男子引起了董兴妹注意。这两人徘徊在急诊护士站,焦急地问遍了护士和登记资料人员,并且情绪越来越激动,终于大吵大闹起来。董兴妹立即走近前去,这才听到这两人喊的是:“我们是死者家属,我们想知道死者在哪里!”

听到是死者家属,董兴妹心中一沉,赶紧将两人带到一旁,详细了解两人的情况。原来这两人分别是死者的儿子与弟弟,在风灾过境时,亲眼看到死者遇难,过后听人说被送来了北滘医院,于是也匆匆赶来,谁知却被告知查无此人,悲愤交加,又不知所措,这才情绪失控。

董兴妹安抚了二人的情绪,并立即向医院方面了解情况。

然而由于所有医疗力量投入救治伤员更让整个医院呈现出超负荷运作的态势,送院人员资料登记也难免有所漏洞,眼见两位死者家属因多次查询无果,情绪又再激动起来,肢体矛盾一触即发。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董兴妹再次将二人拉开,并向二人做了保证,无论如何,一定帮他们将死者找到,让他们不要冲动,回家去等消息。

回想起那个时刻,董兴妹脸上依然带着几分同情和惋惜。“于情,我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看,这两位家属确实很值得同情,与家人见最后一面,这要求天经地义。于理,作为一个警务人员,为市民解决困难,也是我的职责所在”。

最终,经过多方曲折,董兴妹得知当时确实有死者直接送往医院停尸房,医院并未登记。她于是立即赶去停尸房,果然找到了尚未来得及登记的死者。董兴妹将这一消息告知死者的儿子和弟弟,两个大男人流下泪水。对他们来说,这是生死大事,对董兴妹来说,却只是肩头的职责之一。她那并不强健肩膀,担起的并不仅仅只是自己的人生,更多是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感动。

待群众以情

真诚相待,帮老太太解开心结

对于董兴妹来说,化解群众纠纷、缓和矛盾,是除了日常治安管理之外警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年的社区警长生涯中,董兴妹善于学习,勤于摸索,更擅长总结。在无数的实践中,她也拥有了一套自己的经验方法,尤其是对各种纠纷的处理,她更是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如何将矛盾双方分开,如何对情绪冷处理,如何客观分析、入情入理地劝解,她都如数家珍。

有一个老太太,儿子是辖区某个大企业的员工,因为贪污在北京被捕。老太太于是千里迢迢找到位于董兴妹辖区的集团总部,要求见老总,退钱放人。这自然不符合法律程序,老太太便每天守在集团大堂耗着。无奈,集团只得求助于董兴妹。面对70多岁的老太太,董兴妹并不强行劝阻,而是陪着她一起坐着聊天。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董兴妹想请老太太吃饭,老太太并不领情。董兴妹道:“您这么大年纪了,就像我妈妈一样,我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妈妈挨饿呢?”老太太这才情绪缓和了下来。一连一个星期,董兴妹都这样像女儿一般陪着她,老太太终于被感动,不但接受了儿子违法的事实回了老家,每逢过年还会打电话给董兴妹,感谢她的照顾与劝解,若非如此,老太太钻在牛角尖里,后果难测。

在各种纠纷中,最考验董兴妹的,就是跳楼事件。君兰社区是个新城区,高楼大厦多,建筑民工也多。民工讨不到工钱,往往铤而走险。2012年,北滘某大楼刚刚建成尚未使用,就有3个建筑工人一起因讨薪未果要跳楼,站在大楼外围几十层高的脚手架上,岌岌可危。事关三条人命,董兴妹扣个安全帽,踩着满脚烂泥,搭乘着施工的简易吊笼就上了楼顶。董兴妹不是建筑工人,没有高空作业的技能和心理素质,在摇摇晃晃的脚手架上还是心中发怵的。但她也顾不上害怕,慢慢靠近跳楼的工人,用了极大的耐心与他们真诚沟通,根据他们的诉求揣摩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安心。面对不怕死的女警,轻生者不得不信服,一一听话地跟随着她回到安全地带。

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她靠的是真诚的言辞缓和工人的情绪;那么,在事后为了实现自己帮人解决问题的承诺,她冒着风雨烈日一趟趟奔波,为他们争取利益,连有关政府部门都被她打动,为她心疼。讨薪的工人也从最初的情绪对立,到经过无数次的沟通,把她当成了“老友”,坚持合理表达诉求的同时,不忘递一份水给她以示尊重。然而对董兴妹来说,在其位谋其职,只要一日是警长,一日就要将辖区每一个百姓的平安放在心里,呵护、坚守。

理警务以智

善用科技,朋友圈成治安信息发布台

其实从警之初,董兴妹的岗位在北滘派出所的户政窗口,是个窗口民警。小窗口,大世界,前来办事的群众怀揣着各种情绪总是难免。在这里,董兴妹没有少受委屈,但是她也总能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化解怨气,皆大欢喜。虽然如此,但一臂之内,作为毕竟有限,董兴妹渴望更大的挑战。

2012年秋天,董兴妹鼓起勇气给所在派出所领导发了一个邮件,主动提出想到基层去做个社区民警。女警做社区警长,在顺德还是头一回。

虽然同为警察,然而社区民警与窗口民警毕竟有本质的不同:业务上从单一变成了全面,形式上也从被动转到了主动——对于这些,董兴妹不得不再三思量。

董兴妹知道,管社区其实就是管理人。清官难断家务事,要让社区群众理解、配合、支持,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可她管辖的北滘君兰社区是由纯商品房和商业构建的新城,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村居邻里关系那般简单,缺少乡民之间那种世代相熟、邻里守望的天然优势。要怎么才能建立好有效的沟通桥梁呢?董兴妹仔细研究了社区过万的人群组成结构,很快便发现,社区中青壮年人居多,而且普遍学历较高,这让她灵机一动。时值新年,董兴妹便挨个到小区群众家里去“拜年”,顺便“加微信”。经过半年的上门拜访、社区活动等方式,董兴妹几乎把社区内的常住人口都拜访了一遍,大部分的家庭都成为了她的“微信好友”。

当人们在微信朋友圈中各种“晒”的时候,董兴妹化身邻家姑娘“阿妹”,也在微信中建立了她亲民接地气的真正的“朋友圈”。随着朋友圈的传播,“阿妹”也渐渐成了君兰社区居民的共同“好友”。通过微信这个平台,董兴妹接受辖区群众咨询超10万次。

除了解答居民们如何换领身份证等各类业务咨询,微信也作为她跟进辖区内案情的一个重要手段。辖区内有一事主不慎在商场遗失了手机。破案过程中,董兴妹通过微信与事主联系,补充了破案所需的关键信息,在抓获嫌疑人及破获手机后,又通过微信及时将破获的手机图片发给事主辨认,结果确为事主丢失的那部。事主无需多次奔波便找回了失去的手机。

为了更有效的进行社区管理,董兴妹还将社区各个物业楼盘的管理员也列入朋友圈。“现在我会通过朋友圈发送一些治安信息,例如社区警情提示、最近破获了什么案件以及一些安全小常识等等。我们做了什么工作,市民看朋友圈就一目了然了,他们知道这些信息,也会觉得更有安全感。”董兴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