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商报记者 林晓格报道:近日,河南南阳一中学男生在课堂上突然出现昏迷,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该男生前一天晚上写作业写到12点多,当天早上6点多起床。虽然目前尚未能证实其死亡和学业压力有关,但其父亲的追思文章中“别再给孩子加压”的忏悔,引发了网络上广大网友反思和讨论。孩子有学习压力时,应该怎么疏导?
学生:
如学习跟不上
最怕老师责备
小浩是一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在小浩的心里,如果学习跟不上,他最怕的不是家长,而是老师。就算不是骂人的语气,老师稍微摇头,或者表现出失望的眼神、语气,就会让小浩觉得害怕。不过,到目前为止,小浩还没有尝试过为了作业、练习而到凌晨或者更晚才睡觉的经历。
阳阳今年在读二年级,现在对作业、练习有些恐惧心理,也表现得有些焦虑。出现这些情况,和他刚上一年级时的作业有不小的关系。阳阳妈妈说,在刚上一年级时,孩子一到家就要学拼音做算术,每天的作业连家长都觉得难以完成。“他现在一写不完,就念叨‘怎么办怎么办’,因为怕老师第二天责备,遇到做不完的情况就显得很疲惫,精神不好。”
雯雯是大良人,小学在大良就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里的一所重点中学。然而,在小学里出类拔萃的她,刚升入中学就深感压力:学霸多,学科多,作业多。以前总觉得自己把学习看成 “玩”的她,一时间难以适应,更因为老师觉得自己“接受能力差”而哭过鼻子。以前周末时间只“负责玩”的她,现在的周末只有大概半天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其他的时间都要做各种作业。
老师:
压力层层传递
评价标准单一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曾指出,青少年轻生案例中75%是学习压力大所致。2013年,教育部曾要求“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2014年,教育部针对中小学“减负”再出利剑,把各地减负工作开展情况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等挂钩。然而,在现实中,不少教育工作者却深感素质教育还只是口号,对于学生、学校的评价标准还是单一的。
刘女士是大良一所中学的老师。从自己的执教经历看,她认为学生的压力还是普遍存在的,不是个别现象。“上面对学校有要求,学校对老师有要求,老师对学生肯定也有要求。”刘女士说,大环境下,学习成绩还是作为一个最主要的标准,所以压力层层传递。
“其实,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老师也要批改作业,压力是两者都要承受。”刘女士说,作为老师,她也深感压力很大,每天6点多一些起床,7点多就要到学校,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同时学校对老师还有不少指标要求。不过,她也时刻提醒自己,在布置作业时不去追求量,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学生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并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如果学生的态度上进,成绩一时不好,老师可以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家长:
及时谈心沟通
引导时间管理
卢先生的儿子正在上小学,性格自信、开朗、活泼。在微信上看到了河南中学生猝死课堂的悲剧后,卢先生觉得和沟通不顺畅有很大关系。“孩子有学习压力时,需要家长、老师一起疏导。”在卢先生看来,在孩子正在长身体的阶段,相比学业,他更看重儿子是否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如果保证不了他的心理、身体健康,什么都是空的。”
每到节假日,卢先生都会带儿子外出活动,而在日常的时间里,他每天都会在傍晚或者晚饭后,保证至少半个小时和儿子互动,通过聊天、玩游戏、下棋等多种方式,舒缓儿子的学习压力。而在儿子做作业时,他引导儿子以树立一时间单位内做完某一门课程作业的方式,来鼓励儿子做好时间管理。“一般每天晚上10点左右可以睡觉,第二天6点多起床,保证8到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而遇到儿子11点还做不完作业的情况,卢先生也会让儿子先睡觉,第二天也会及时电话或者短信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能一起帮助、关注他,而不是再给他加压。“有什么情况及时沟通,不管家长和孩子,家长和老师,老师和学生,都非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