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桂陈生每年都到新会收购柑果自制陈皮,晒干后用玻璃瓶进行密封保存。
高叔在收摘大红柑。
中央电视台《寻味顺德》摄制组到新会柑场,现场拍摄果农采果制作陈皮的全过程。
高叔一家收果后,担果下山交易。
现场过秤交易。
果农拿着柑果笑逐颜开。
刚采摘下来的柑果马上转到树下开皮。
三刀开柑法。
每一片果皮都采用三刀法。
文/图 珠江商报记者陈炳辉
11月17日,记者随中央电视台《寻味顺德》摄制组到新会柑场,现场拍摄果农采果制作陈皮这一调味佳品的全过程。
新会陈皮,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作为陈皮的地道产区,所产陈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调味佳品,新会陈皮向来在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享有较高声誉。
每年9月至11月,来自珠三角、香港、澳门等地的陈皮收藏友从四面八方来到新会果场选购柑果制作陈皮。
有着40多年种植柑树经验的高生介绍,每年9月至11月,便是采收加工陈皮的最佳时间,按陈皮种类分为:柑青皮、微红皮和大红皮三种,而大红皮通常在农历小雪至小寒采收。
今年柑果价值普遍4到8元一斤,比往年下降近一半左右,高生说,价格下降可能是今年经济不景气,收购陈皮的买家大幅减小,现在大部分买家都是以收藏为主,自己果场可收成柑果有一万斤左右,都是十二年到十六年的老树,故容易吸引爱好收藏正品靓皮的买家,今年来自顺德的陈皮藏友也买下整个果场的一半果以上,柑果也是树龄越老越贵。
陈皮制作也是非常讲究,开皮:用正三刀法或对称二刀法;翻皮:选择晴朗天气,将已开好的鲜果皮置于当风、当阳处,使其自然失水萎蔫,质地变软后翻皮,使橘白向外;干皮:选择晴朗、干燥天气,将已翻好的果皮置于专用晒皮容器或晒场内自然晾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