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资讯转发]顺德29所镇高中全部区属 跨区域招生比例逐步扩大

浏览人次: 44次 发布时间:2015-12-10

昨日顺德召开区统筹管理高中学校工作会议,正式发布《顺德区统筹管理高中学校实施方案》。会上宣布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区普通高中(含民办)、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部纳入区统筹管理。届时,顺德的区属高中学校从6所增加至35所。

高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办学经费、人事管理、布局规划、招生政策全部由区统筹管理,镇街则担起参与学校评价及捐资助学、配合学校建设等方面的协管责任。顺德区副区长赖雪晖表示,改革后教师薪酬待遇不会降低,同时体现开放办学理念,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校长、教师的交流力度,建设起一批“品牌”高中。

全区高中实现区一级办学

多年来,顺德形成“一镇一校”的办学格局,各镇街至少拥有一所公办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实现了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目标。“但优质程度还达不到社会期望,特别是跟周边地区相比,拿得出手的品牌普高学校比较少。”赖雪晖表示,区、镇二元管理导致资源分散、办学同质化等问题,各高中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无法形成良性的互动。

“以李兆基中学、郑裕彤中学为例,上一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赖雪晖说,社会各界迫切期望顺德加强高中“培优”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这次改革历经了半年的酝酿准备。顺德教育局局长闵乐萍介绍,在带队去东莞、中山、南海、禅城等地调研时发现,这些高中教育办学效益良好的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中学校早已实现市(区)统一管理,“禅城甚至实现全区所有学校由区统筹管理。”

改革后,35所高中学校将全部实施区一级办学,教育办学责任主体由顺德区政府承担。此后,镇街公办高中学校资产管理权和使用权移交至区,教学运作、人员、校舍和设备设施建设等经费支出、人事管理、布局规划、招生政策全部由区政府负责。

闵乐萍表示,区属高中一下子增加29所,将增加区财政压力,为此,2017年起区与镇(街道)将通过调整财税分成比例,保障经费满足高中教育高位发展需要。

跨区域招生比例逐步扩大

赖雪晖表示,改革后,教师的待遇不会降低。根据实施方案,在2016~2018年的三年过渡期内,教师超工作量补贴的原标准高于统筹后区定标准的,差额部分由镇街补足,而且要保证三年内镇街教育基金及财政性奖教奖学资金对高中学校的奖励标准不下降。

同时,顺德明年将继续加大奖教奖学的力度,设立高中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推动高中学校投入稳步增长。

“以前各镇街只有一所高中,教师交流的范围有限,今后将加大教师、校长在全区范围的交流力度,盘活优秀教师资源。”赖雪晖说,今后顺德的办学将更加体现开放理念,引入竞争机制,不仅顺德的教师招聘、校长竞聘将全面面向省内外人才进行,而且教育机关的科长、副科长可能要到学校任校长、副校长,反之学校的行政干部也可以到教育局任职。

在此基础上,顺德将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品牌”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学校学位,留住拔尖、特长生源。招生方面,将逐步扩大高中学校跨区域招生比例。“此前镇属普通高中主要面向本镇街招生,今年由区统筹的学位比例是20%,以后这个比例将逐步增加,让优质生源有更多升读普通高中的机会。”闵乐萍说。

探索初高中协同培养机制

容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镇街资源有限,要提高高中办学水平心有余而力不足。“像容桂这样的生源大镇,只有两所高中,中考竞争很激烈,由区统筹后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升学选择。”

家长刘先生则表示,近年来顺德重本上线率屡屡落后于南海等周边地区,学校也多次反映办学经费投入不够,希望这次改革能全面提升办学质量,让更多的学生有就读重点大学的机会。

“本次改革同时把顺德一中大良学校(原顺德一中初中部)收回区管理,精心打造顺德一中这个优质品牌。”闵乐萍说,顺德未来将探索高中与初中协同培养、联盟办学机制,提升初中办学水平。

赖雪晖说,高中管理体制改革只是序幕,其实顺德教育最薄弱的环节还在初中教学,以后镇街要集中精力提升义务教育。接下来顺德将启动全方位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对义务教育质量的监测,预计将在本月内再次召开全区教育改革动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