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资讯转发]佛山创建广东食品安全城市

浏览人次: 31次 发布时间:2015-12-23

放心肉菜、放心粮油、市场升级……随着佛山出台《广东省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十大重点工程亦相继出炉。承载食品安全示范市三年创建硕果,今年,佛山又迎来了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城市全新挑战与契机。

纵观实施方案,十大工程的制定无不是对公众关切食品安全的有力呼应。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缘于这份朴素而热切的期待,市民对于十大工程的顺利落实,憧憬满怀。

为此,今日佛山日报特围绕方案中部分重点内容进行深度解读,细数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十大工程”亮点。诚如市民期待,食品安全工作做得再多也不算多。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佛山始终在坚定前行。

佛山创建广东食品安全城市

【放心肉菜】

市民观察肉菜溯源诠释舌尖安全

时至今日,家住桂城的姜鑫炎,对于自己在南海里水合谊肉联有限公司见到的现代化肉菜配送一幕,仍记忆犹新。

晚上9时,肉联公司配送部司机准时启动冷藏车,让车厢开始预冷。按照往日经验,再过20分钟左右,车厢温度即可降到15℃左右,正适合肉品装车;与此同时,与车队一墙之隔的晾肉间内,保持着17℃左右的温度,经过检疫、屠宰、分割之后的猪胴体正陆续通过轨道运送出来……

姜鑫炎坦陈,参观前全然没想到,这样的统一装配流程,今后将成为佛山统一配送肉品的常态,“原来配送车并非普通货车,冷链密封车在产品装车后还会贴上封条,感觉规范。”

更让姜鑫炎印象深刻的,还有那“全链条闭环式监管”模式。

据相关部门介绍,如今的肉联厂可让肉品出自定点屠宰企业,而每辆冷链运输专用车安装GPS,按指定线路运送,到达农贸市场需在规定地点定点反馈,有效杜绝了配送环节的监管漏洞。

其实,不仅肉品配送严格规范,蔬菜的可溯源更让市民深切体味安全。

昨日下午,在禅城力迅上筑生鲜街市的金瑞康蔬菜专卖店,店员主动向前来选购蔬菜的市民推介印有二维码,并且有标识、包装的蔬菜。

而在当地居民眼里,“这些‘三有’蔬菜本身就是优质保证!”据金瑞康蔬菜专卖店介绍,之所以将二维码贴在价格牌上,就是方便安全意识较强的市民用智能手机扫描溯源。

据记者了解,随着佛山“菜篮子”基地的进一步扩大规模,如今市民在商场、市场,可见越来越多这样的潮菜品。市民只要使用手机二维码扫描系统,就可了解到农产品从“出生”到面世的一系列信息。

如今经过数年建设,佛山已建设“菜篮子”基地45个,在农产品种养殖源头得到有效保障,农业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得到推进同时,基地农产品统一标识管理也得以全面实现。

行动展望肉菜安全配套全面升级

无论肉品还是蔬菜,市民对于安全的追求永无止境。根据佛山最新发布的《广东省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放心肉菜”保障工程已被列为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展望建设愿景,佛山针对肉品配送安全,届时将“集中屠宰、统一配送、生鲜上市”进行到底。这也意味着,全市5区活禽限制区将定为约180平方公里,138个农贸市场、497家生鲜家禽产品经营户参与其中。

同时,借力“互联网+农产品”创新模式,各区将在屠宰布点、运用小型冷藏箱自取、建家禽产品批发中心等方法上进行探索。

而对于市民关心的蔬菜溯源深化问题,“菜篮子”工程建设也将全面升级。2015年,全市先后投入1000万元,新建菜篮子基地14个,全市总数扩大至45个。

下一步,佛山将继续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清洁生产模式,大力加强农业龙头企业、“菜篮子基地”、质量安全示范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的标准化生产建设工作。

与之同步进行的还有,佛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开发和推广,尽快实现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源一个平台共享,监督检查电子化出单,企业生产记录远程化监控。


同时,佛山还将积极做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试点工作,推动佛山建立以食用农产品溯源凭证为核心内容的食用农产品入市管理衔接机制和农业信息化建设。


措施并举,让包括姜鑫炎在内的众多市民,看到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决心。诚如姜鑫炎所言,“食品安全措施做得再多都不算多!”


市民观察市场升级体味别样安全


如果说肉菜溯源从源头剔除了市民可能面临食品安全的隐患,佛山即将大张旗鼓进行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则让市民、商贩在舒心买卖中,体味别样的“舌尖上的安全”。


“每天早上两批人马,逐个摊位检查,管理这么严格,市民买菜大可放心了。”昨晚,在升级改造后的禅城惠雅市场,市民何女士直言非常放心菜品的安全。

其坦陈,这份自信如放在升级改造前,或许只是个奢望,“当时市场管理混乱不说,一些摊贩进的猪肉、蔬菜,也提供不了具体证明,买了也心惊惊。”

与何女士有着同样感受的市民,并不在少数。

“干净的市场、安全的菜品,这样的环境才能买得舒心、放心。”面对市民心里悄然发生的变化,在市场经营猪肉生意的何叔也承认,“他们常来市场买菜,市场租金也没怎么涨,商贩经营也开心。”

惠雅市场管理处负责人也坦陈,市场改造前日均起码两个投诉,居委会上门找、街道也上门找,诸如市场味道重、卫生差等投诉“缠身”,但如今市场通过升级,市场鲜、活、生、熟、干、湿商品分区经营、整齐划一,通过铺设防滑砖、设置挡水板、排水槽,改造下水道等措施,使市场地面干燥整洁,“脏乱差”投诉不见踪影。

其实,惠雅市场现状只是禅城区乃至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的一个缩影。如今,类似禅城惠雅市场这样的标准化农贸市场,在佛山越来越多。

记者随后在南海、顺德等实地调查发现,改造后的市场无论硬件设施还是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行动展望市场分级买菜更放心

市场升级改造成效出现,但面临问题却也不容忽视。为此,作为《广东省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十大项目之一,农产品市场管理“再提升”,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

根据方案要求,今后的佛山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政府专人驻点管理和农贸市场分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检验室建设和抽检信息发布工作。

记者梳理内容不难发现,全市在明年6月前制定检验室建设标准,年底前全市100%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检验室设置工作; 明年6月前制定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10月起开始实施。

至于农贸市场分级管理制度,全市在明年6月前将出台线相关制度,同时明年年底前全市80%以上农贸市场完成设置自检室和电子信息公示屏,并实时公示自检信息。

此外记者了解到,作为方案的重要补充内容,加大对临时农贸市场的整治也被列为其中重点。其中,明年9月底前出台临时农贸市场整治方案,10月至12月则开展专项整治。

【示范力量】

市民观察示范力量感受到安全

成熟的餐厨公开模式,让市民对于食品安全,有了更为直观、入的感受; 而随着佛山全面加强餐饮服务安全管理,塑造一套安全示范体系的金字招牌,让市民“寻味而至”、“吃得放心”,也就水到渠成。

“冰柜、厨房每天清洗,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大厅液晶屏能看到厨房一举一动……”昨日中午,同在文华里美食天地的一家餐饮店负责人向记者细数着店家在餐饮安全方面的诸多工作。

随着文华里美食天地被作为禅城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试点,街区餐饮商家这样的工作模式已是常态。

除了“阳光厨房”全覆盖,街区还通过设置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室”,对示范街内各餐饮店采购的农产品进行集中检测,一旦发现农药残留超标蔬果,即进行销毁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文华里美食天地目前还创新试行“餐厨废弃油脂”集中处理,即通过具备资质公司对餐厨废弃油脂统一收运、集中处理,防止不法商家收集饮食废弃油脂炼制“地沟油”。

如今,文华里美食天地在获评“佛山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称号基础上,更积极申报成为“广东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

而在禅城创意产业园,同样得益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街区的建设,消费者餐饮维权更加理直气壮,街区通过设立12315消费者投诉联络站,确保园区内的消费举报投诉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而且针对类似H7N9等重大疫情,街区商家在监管之下,亦能做到处之泰然,消除公众恐慌

其实,无论是文华里还是创意产业园,都只是佛山建设食品安全示范体系的一个缩影。如今在佛山,已建有超过1200家市级以上食品安全示范点,远超省下达的工作目标。

相关链接

“十大工程”巡礼

根据《广东省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十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且能充分体现创建成效的项目,将作为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重点项目加以大力推进:

(一)基层监管能力提升工程。各镇(街道)监管机构全部按照标准配备人员、经费、装备,满足“四有”要求。

(二)过程管控效能提升工程。通过创新监管手段,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提升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三)农产品市场管理提升工程。重点提升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管理水平,实行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政府专人驻点管理和农贸市场分级管理制度。

(四)“放心肉菜”保障工程。深化完善生猪“厂场挂钩、定点供应”、肉品统一配送和家禽“集中屠宰、统一配送、生鲜上市”等长效工作机制。

(五)“放心粮油”保障工程。重点抓好粮油质量源头把控,加强“放心粮油”经营网络的监管。

(六)食品安全标准化工程。通过标准化,建立起责任明晰、标准统一的监管流程和监管档案,使监管工作实现标准化、痕迹化。

(七)食品安全信息化工程。制定“互联网+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形成一条从源头到餐桌的完整的溯源链条。

(八)食品安全示范化工程。发挥食品安全示范区、示范镇(街道)、示范街、示范点(店)的食品安全示范体系引领作用。

(九)食品“四小”综治工程。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全市“四小”的监管,规范“四小”行业经营行为。

(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程。全面营造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氛围。建立食品安全群防群控机制和食品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机制。

行动展望各区都有安全示范街

市民的感受,源自部门不懈的努力。如今全市正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490家餐饮服务单位建成“明厨亮灶”,占全市餐饮服务单位总量的14%。

记者同时了解到,为进一步深化“明厨亮灶”,针对集体食堂、中央厨房和集体食堂等不便于进行实时监控的单位,将通过网络传输视频接入市局监管平台,实行远程在线监控,目前实现在线监控105家,部分学校更建立了明厨亮灶手机终端平台,家长可随时随地利用APP软件观看后厨情况。

据悉,“明厨亮灶”工程目标,将实现符合要求的餐饮服务单位数量,达到4000家以上。

示范的力量不容小觑。在《广东省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中,大力推动高明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也被提上日程。于此同时,全市还将打造、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其中明确要求各区至少1条省级和1条市级示范街。

同时,打造1500家覆盖种植、养殖、生产、流通、餐饮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示范点(店),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记者 庞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