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资讯转发]城市“毛细血管”也改造 佛山城管改革三年小结

浏览人次: 45次 发布时间:2015-12-24

佛山改革城市篇

2015年第四季度城市管理考评成绩预计在一个月内公布,佛山“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区考评成绩已被晒过13次,有过“五区全挂科”的惨烈,也实现了最近一年来“五区全通过”。这一季的成绩会否下滑?这场让五区紧张了3年多的“测验”已成了一根指挥棒,指引着佛山城市管理改革的继续深入。

佛山从三年前开始加强城市管理,既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压力;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城市管理水平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长期存在,已经制约佛山的长远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如何加强城市管理?佛山以考促建、以考促改,倒逼五区直面城市管理短板;利用城管系统数据库,推行网格化管理。作为佛山改革的一部分,与市场改革、社会力量参与政府管理等改革相似,城市管理发挥了数据化管理的优势,激发了社区居民自治的能量,探索出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改革路径。

“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2012年,佛山提出城市三年升级的改革目标,现在这个目标基本达成,“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已经开始。

出题

以“考”倒逼以罚加压

2011年,大学刚毕业的王彦飞来到佛山工作,对佛山的第一印象“很糟糕”。王刚走出汽车站,一大群摩的佬立时围了上来,吵嚷着要其坐车;好容易拒绝,坐公交穿行于佛山的大街小巷时,王的情绪越来越低落:破旧的楼房,好像几十年前建好后就没洗过,上面挂着各种广告;街道狭窄、路面脏乱,满街都是走鬼,“佛山距离广州就两步路,但完全是两个样子。不像是个发达的珠三角城市,脏、乱、差、堵,一天呆下来,有种立马走人的冲动。”

2011年,佛山的GDP达到6580亿元,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在前列,但城市面貌不仅落后于经济发展同水平的长三角常州等城市,甚至落后于三线城市的湖南株洲,而后者2011年的GDP只有1563亿元。

如何让佛山人能享受到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城市管理水平的服务?如何留下来此寻梦的新佛山人?

两个“三年计划”立目标

2011年12月,佛山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以此为契机,佛山决定于2012年全面同步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与“创文三年计划”。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佛山决定彻底加强城市管理,在2012年5月召开的全市加强城市管理动员大会上,时任佛山市长的刘悦伦表态,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要实现建设与管理同步,力争实现城市管理“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迟疑就会错失机遇,犹豫只会留下遗憾”。

“史上最严”管理标准

如何加强城市管理?佛山以湖南株洲为师。“株洲的城市管理之所以搞得好,是罚出来的。罚到心痛肉痛了,城市管理才不会松懈”,时任佛山市副市长、分管佛山城市管理工作的许国在一次会议上称。2012年,佛山设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将住建管理、国土规划、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公安等部门纳入成员单位,构建“大城管”格局;同时设立城管委办公室(下简称“城管办”),负责日常工作。

市城管办的主要职责,便是每季度对五区开展城市管理考评,以此倒逼五区投入人力、物力,实现城市管理的常态化。2012年5月,基本搬照株洲的现成规定,《佛山市城市管理考核评比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及配套文件出台,城市管理标准堪称“史上最严”。《办法》规定,将市容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园林绿化管理、市政设施管理、户外广告管理、数字城管等十个方面,纳入考评,其中市容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在考评权重中均占到最多的13%;考评采用暗检、明检、社会评价和舆论监督三种形式按权重计分;80分为及格线,不及格的区,除财政被罚款200万元外,区主管领导个人的3000元考评风险抵押金也将被收缴,区第一行政负责人通过新闻媒体向市民解释,一年中两次考评不及格的,市委、市政府约谈。

打分

“一把尺子”量五区每区都“挂过科”

2012年下半年,全市拉开城市管理考评序幕,“一把尺子”丈量五区,但现实是五区并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顺德区早走了一步,20 11年便启动了“美城”行动,集中整治辖区内主干道、商业街等市民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南海区,2010年6月,便已建成并试运行数字城管系统;禅城区,属于典型的老城区,存在众多城市管理“黑点”、“难点”,屡次整改、屡次反弹;高明、三水两区,财政相对薄弱,可投资于城市管理的资源并不多。即便如此,“全部要按照同一个标准考,否则一个区的考评权重调动,其他区也会有意见,也要求调整,怎么办?”市城管办综合科科长萧鸿烈称。

首考成绩:三区不及格

果不其然,2012年第三季度城市管理“首考”成绩出炉:禅城、三水、高明不及格!时任禅城区委书记的区邦敏在一次会议中提到,首考不及格后,禅城区委常委、当时主管禅城城市管理工作的甘绮霞“压力很大,晚上都睡不好觉”;而2013年1月的佛山市城市管理工作暨城市景观改造现场会上,时任副市长的许国更是点名批评高明,在城市管理方面“资金投入太少”。

压力之下,各区叫苦不迭,有的向上级部门逐级投诉市城管办“管得太严了”;然而,压力之下的成绩却是明显的。2012年第四季度考评,五区全部达标;紧随其后的两个季度,五区成绩依旧良好。2013年7月市城管委全体会议上,刘悦伦用“颠覆印象”一词评价城市面貌的变化,“佛山干净、整洁了,景观改善明显,城市秩序显著变好了”。

加大难度五区全挂科

然而,尚未来得及高兴,2013年度第三季度的成绩出炉,五区成绩无一及格!五区立马被泼了盆冷水。究其原因,进入考评第二年度,考评规则发生变化: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的常态化效果,挤掉明检评比中的水分,暗检、明检和公众满意度的占比由过去的3:4:3调整为4:3:3,突袭式暗检成为重点丢分项。

“五区全不合格,市城管办也有检讨。给压力、也要保持积极性,不能一棍子全打死,不能让下面感觉吃力不讨好”,萧鸿烈表示,“对各区要求是有些苛刻,用力大了一些,但是不这样,达不到‘三年大变样’的要求;而且2013年是创文关键之年。”

城管办牵头,五区开始持续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从园林绿化整治、市容卫生整治,到工地渣土整治、户外广告整治、公共设施整治,一个个黑点、难点被清除。各区终于认识到,不下大力气、不动真格是不行了。

谨防反弹考评不敢松

2013年第三季度考评之后,五区的考评成绩再未出现过“集体挂科”;特别是自2014年第三季度考评之后,五区成绩均保持合格至今。“目前,可以说佛山的城市管理,已基本实现常态化。城市管理的效果,市民也是认可的,市民满意度调查的得分,从刚开始的70多分,已稳步提升至现在的80多分。”萧鸿烈表示,“当然仍存在问题,一个是户外广告治理,具体如何治、标准是什么,还在思考;另外一个是市政工地,现在已基本实现工地围蔽,但扬尘控制得仍不太好。”

“我们现在还不敢停止城市管理考评。一方面,刘悦伦书记有指示,城市管理不能减弱,只能加强;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担心,如果收了考评这把鞭子,城市管理是否会出现反弹,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萧鸿烈称。

重点题

数字城管改变“运动式”执法

数字城管系统建设,2012年刚开始全市城市管理考评时,只占有7%的权重;到了2014年的城市管理考评,权重已迅速增加到13%.啃历史遗留的难点黑点,“运动式”执法方式作用突出;但在保持城市管理常态化方面,数字城管系统发挥的作用无可取代。

用A P P工作的巡逻员

2015年12月15日,上午十时许,郑华卫拿着一部手机,巡逻于桂城街道海五路上,前方突然出现一个流动商贩在摆卖。郑华卫打开手机,打开“城管通”软件,拍照、描述、定位后,将信息发送至数字城管中心,随后继续巡逻。

郑华卫是南海数字城管中心桂城分局的一名信息采集员,自今年1月上岗后,每天巡逻于约0 .7平方公里的灯湖社区网格内,随时将发现的城市问题上报。目前,在桂城像郑华卫这样的信息采集员,有70个,主要发现的问题有流动商贩、绿化带内黄土裸露等。

而在全市,像郑华卫这样的信息采集员共有600多人。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全年共采集城市管理问题案件108 .3万宗,平均每月采集约1万宗,其中约95%的案件系信息采集员发现,仅5%的案件系市民投诉;而2012年,全市的案件量只有23万宗。

“将全市划分为一个个小网格,将网格内所有城市部件的属性信息全部纳入信息库。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信息采集员,每天按照约20宗的标准发现问题。问题发现后,被发送至数字城管中心;然后,按照问题的属性、管辖范围、责任单位,中心会将问题按时分派至具体职能部门的具体负责人。”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庞学新称。


微信投诉建筑垃圾


24小时搞定


“传统城市管理的模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接到市民投诉、职能部门开始解决问题;而现在则是,市民投诉之外,信息采集员主动发现问题,随后交由职能部门处理,相关部门接收案件后,必须在处置时限内、按照一定的结案标准完成,最后再拍照片反馈至数字城管中心,否则考评中丢分。以前是被动执法,现在是主动执法。”庞学新表示。

庞学新举例,近日南海九江镇一工业区的道路上,一夜间被人倾倒了很多建筑垃圾,市民发现后微信投诉,不到一天道路垃圾便被清理干净。“搁在以前,市民电话投诉,案件被接收后,具体派给谁,部门之间可能会互相推诿。乱倒垃圾归城管管,清理垃圾归环卫管,影响到道路交通,交通部门也有责任;即使最终确认负责单位,但最终有没有去解决、用了多长时间解决、解决效果如何,都缺乏系统的监督反馈,效率远低于现在。”

“相比2011年,2014年全市城市管理案件处置量,从15万宗暴增至约130万宗,结案率从64%提高至98%.从数据看,目前发现的城市问题中,最多的还是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各种噪音扰民。”庞学新表示。

市、区打造统一模块“数据库”

佛山的数字城管运行模式,系市内、区二级监督与指挥,三级处置。目前,市级、五区层面,均已建成数字城管系统,而南海、顺德、禅城的所有镇街也建立了数字城管系统。目前,佛山市数字城管的覆盖面积已达643平方公里,覆盖范围由各区中心城区,扩展至全市所有镇(街)。覆盖区域被划分为370个工作网格;而所有网格内的7大类、100小类、合计301 .5万件城市部件(即各类公共设施)的属性信息,包括精确位置、权属单位、现状照片等,也均已被整理建入信息库,奠定了城市网格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庞学新表示,下一步,佛山市将以数字城管市级平台新系统为基础,全面整合禅城、南海、顺德区的现有平台,实现全市数字城管系统核心模块的统一,“这三个区的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得比较成熟,先行打通三区与市的平台全面对接”。

附加题

城市的“毛细血管”也要改造

三年城市管理的加强,佛山城市主干道、主要商业区变漂亮了,但城中村(旧社区)的城市管理如何加强?佛山早有考虑。

禅城区祖庙街道后街社区,位于圣堂后街处。这是一个典型的老社区,居民中老人居多。记者近日采访小区时看到,社区虽然“高龄”,但社区内的公园、道路、上方线路和新型社区相比并不逊色:社区内道路平整,路边车辆无乱停放现象;社区公园处,花基无破损,健身设施焕然一新;上方的电线线路的贴墙管网已在铺设,蜘蛛网状的旧线路将收入管中。后街社区正在进行的“装修工程”,正是百村升级计划的一个缩影。

108个村居明年完成升级

2015年4月,城市升级三年行动结束。经过三年整治,佛山基本告别了“脏乱差”,城市管理常态化已建立。而尚未推出“城市升级两年延伸行动”前,佛山城市管理已先行一步,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向城市纵深及村居延伸,“要积极推动城市管理从城市‘主要脏器’逐步向镇村‘毛细血管’延伸”,2014年11月的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时任佛山市代市长的鲁毅表示。

在这次会议上,《佛山市百村升级行动计划建设方案》被公布。根据要求,在2016年底前,佛山将逐步对108个村居进行升级改造,包括30个特色古村落活化、30个城中村(旧社区)改造以及48个新农村建设。后街社区,便是佛山首批改造的30个城中村(旧社区)之一。“改造了当然好啊,社区公园变样了,原来很多卫生死角清理了,花也增多了,以前最烦的就是公园滋生的蚊虫,又脏又怕传染。还更换了健身设施,我们老人也有健身的场地了”,记者走访当天,后街社区的梁阿婆正张罗着,把羽毛球网拉起来,每天上午只要天气合适,梁阿婆都要和街坊打会球。

后街居委会主任张纪源介绍,社区道路改造的资金基本由街道出,目前社区线路入管、贴墙的工作正在进行。值得一提的是,社区中的一座居民楼,经过居民自行协商,花费40多万元,在楼外增加了电梯设施。

佛山市长毅在一次调研中曾提到,旧社区改造重点是卫生保洁、社区公园建设等,各种管线也要贴墙下地处理,特别是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旧小区、城中村也受考评

根据百村升级行动计划安排,佛山计划利用1年时间建成城市管理示范项目,1~2年时间完成全市城中村、社区管理的提升。目前,全市考评范围内未围蔽管理的城中村共255个。

“城中村、旧小区的城市管理,最后也会被纳入市考评范围,但标准可能会相比中心城区主干道降低。简单一句话,可以令人舒适地生活,‘衣服可以旧,但必须干净’。具体到考评方式,可能考的次数不会很密集,或者学习别的城市,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或者增大明检、重检时扣分的权重。”萧鸿烈表示。

而涉及到特色古村落活化,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首批13个特色古村落活化升级计划完成项目212个,计划投资3.89亿元;已开工年度项目210个,开工率99 .1%,累计完成投资3 .4亿元,完成投资比例87.3%.全市第二批17个特色古村落的升级活化工作,目前也在加紧进行。

2015年2月,佛山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佛山三年城市管理改革也在2015年交出了成绩单,三年前定下的任务完成了。如何进一步实现从城市升级到城市升值,实现城市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这是佛山城市管理需要继续填写的答卷。

五区挂科VS五区过关(城市管理季度考评成绩节选)

《佛山市城市管理考核评比暂行办法》:各区80分为及格线,不及格的区,除财政被罚款200万元外,区主管领导个人的3000元考评风险抵押金将被收缴;区第一行政负责人通过新闻媒体向市民解释;一年中两次考评不及格的,市委、市政府约谈。

数据说

●2011年全市城市管理案件处置15万宗,结案率64%

●2014年全市城市管理案件处置130万宗,结案率98%

●投诉最多: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噪音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