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2015年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工作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2015年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执法工作上立案1015宗,罚没款454万元,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中顺德食品药品案件稽查排名第8。
年内有望建成小作坊信息化管理平台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区食品生产流通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20525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1480家,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895家,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32015267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1275家。
在过去的一年中,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出台了食品药品行业信用分类监管细则、食品药品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管理实施细则等多项规章制度,并实施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推进分级分类监管等,建立健全了食品药品企业基础信息档案。
“目前,我们还在建立顺德区食品加工小作坊信息化管理平台。届时会将小作坊生产的食品信息录入其中,方便大家进行溯源与监管。”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黄坚强表示,该平台有望在年底能够建成,届时他们会将全区所有食品加工小作坊都录入其中。
同时,借助于省局婴幼儿配方乳粉溯源系统和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顺德目前也对辖区内所有婴幼儿乳粉经营企业和食用油生产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和产品溯源,消费者只需通过在该平台上输入所购买奶粉的验证码,就能知晓奶粉的信息,让市民买得放心。
加大抽检建立长效食品质量分析机制
据了解,2015年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将用于食品抽检的专项经费由2014年的300万元提升到2015年的400万元。在这一年中,顺德共抽检食品1970批次,同比增加26%。纯标签不合格54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产品98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4.97%,比2014年的5.02%有所下降;抽检“三品一械”967批次,报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164份。
抽检结果出来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及时将食品抽检信息向社会公布,分析不合格原因,实时发布生产经营者警示和消费提醒。“去年我们共发布抽检通报6次。”黄坚强说,既倒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也引导社会公众理性科学消费。
开展专项行动打击违法行为
2015年,顺德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了诸多专项整治行动。记者昨日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中,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以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合格原料、非法生产经营等情形为打击重点,全年共出动人员4089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者12500多家次,排摸线索1330条次。
“我们与公安部门开展深度合作,去年6月我局与区公安局联合成立了顺德区食品药品犯罪侦察大队。”黄坚强表示,通过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专业技术和公安机关的强制性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违法犯罪案件的移交和查处效率,“在市场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中,我局帮助公安机关连续查办了2宗使用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加工牛百叶的大案。”
同时,昨日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对3个执法案例进行了解析。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案例是市民林某由于缺少法律意识非法销售药品,“为此,秉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我局恰当地使用了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执行适用法律规定中的最低处罚幅度“二倍”,充分体现了通过行政执法提高社会管理效能的现实意义。”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表示,当前顺德部分农村偏远地区依然存在无证经营药品行为,接下来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偏远地区有关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并鼓励投资者特别是连锁经营企业到边远农村和城乡结合处开办药店或设立乙类非处方药销售点,建立适合顺德实际的农村药品供应网,满足边远农村和城乡结合处群众的购药用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