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反复胸痛或主动脉夹层征兆

浏览人次: 31次 发布时间:2016-01-20

据媒体报道,上个月一名来自惠州、怀孕8个多月的年轻孕妇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因警惕性高,她立刻到当地医院做检查,确诊是为“A型主动脉夹层”,属于最凶险的类型,随后被迅速转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省医心外科、产科、新生儿科等6个科室的专家参与“生死营救”,先剖宫取子,随即进行主动脉夹层术,血管置换好后,再令心脏重新恢复跳动。孕妇与胎儿的性命成功保住,后母子双双平安出院。

主动脉夹层是“不定时炸弹” 胸痛为主要表现

所谓主动脉夹层,就是由各种病理因素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在血流的冲击下逐渐剥离形成夹层,使主动脉形成“真腔”和“假腔”,血流通过内膜破口进入“假腔”,如果剥离过于严重或者“假腔”内压力过大,可使主动脉外膜呈瘤样扩张,因此得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是较常见也是最复杂、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为每年50-100人/10万人群,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动脉夹层的自然预后很差,据统计报道,发病后15分钟死亡率为20%。如果不经治疗和处理,第一个48小时内死亡率达50%,1年后仅有10%存活,因其如此凶险而被誉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90%的患者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发病(内膜撕裂)时,会出现突发的心前区、胸背部、腰背部或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常在做某些突发动作时出现,如提重物、打篮球及异常激动时,打哈欠、咳嗽、用力排便等动作也可诱发。疼痛像刀割或撕裂样,从胸骨后或胸背部沿主动脉向远端放射,患者常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有濒死感,甚至因疼痛而昏厥。患者如能从急性期幸存下来,胸背痛可在几天后逐渐消失或转为隐痛。

主动脉夹层早诊早治莫拖延 增强CT是诊断利器

在一般常规的体格检查中,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表现为血压明显升高,通常收缩压可高达160mmHg以上,部分患者可出现肢体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休克。多种特殊检查可以用来诊断主动脉夹层。比如:胸片可以看到主动脉球扩大、纵膈增宽,但胸片不能作为夹层的确诊手段。增强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常用手段。具有安全、简单、准确、经济的特点。因此增强CT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还有多项检查也可协助诊断。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也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好方法,但MRA图象稍模糊,尤其是在测量血管内径上不够精确。经食道超声(TEE)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安全、无创、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的好方法,能够非常准确、快速的对主动脉夹层做出诊断,其缺点是在急诊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无法顺利完成该操作,另外由于气管的干扰对弓部及其分支血管的观察有一定局限性。同时TEE不能观察腹主动脉夹层及裂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是有创检查且价格昂贵,因此DSA技术更多的是被应用在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技术之中。

由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率比较高,且无前兆,不少患者一发病就在两三分钟内猝死,无法实施抢救。因此,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剧烈的胸痛,一定要到医院做全面的检查。需要警惕的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常常被误诊,主要是由于患者出现胸痛,没有把它当回事,也不做相关检查,最后被误诊为心梗或心绞痛,等到发病时再去诊治,已无力回天。因此,提醒中年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剧烈的胸腹背部疼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一定要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以免被误诊。

并发症状:颅内动脉瘤

相关检查:脑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