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三五”重点项目总投资6万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经济区
“十三五”时期,广东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约11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10万元。
这是省两会上印发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所提出的目标。《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广东的发展蓝图,并对“十三五”期间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了梳理汇总。
未来五年,广东将推动115个大项重点项目的建设,总投资超6万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投资超3万亿元,当中也包括了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等一系列备受佛山人关注的重大项目。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
《纲要》将2018年确立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整个“十三五”期间,广东经济社会要整体转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轨道,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将要取得重大进展。
基本建立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是广东“十三五”时期的一个重要目标。广东的R&D支出占比要高于2.8%,高新技术企业要争取达到1.5万家,创新发展的综合指标要达到创新型国家的水平,珠三角地区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
《纲要》提出,广东要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要调整为4:40:56,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格局,全省区域PM2.5年均浓度力争率先达到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
携手港澳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十三五”期间将继续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纲要》用十四章的内容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第一章就提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三五”时期,广东将在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推进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建设、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等十个领域推进一系列改革。
在开放方面,广东将把握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化粤港澳合作,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纲要》提出,要提升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携手港澳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创新粤港澳合作机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经济区域。
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或2020年建成
佛山作为广东省最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作为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城市,在未来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依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纲要》 中也不乏佛山的“影子”。
在“十三五”时期广东省若干重要改革试点中,就提到要“稳妥推进佛山市南海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在我省重要的创新发展载体中,提到要加快中德工业服务区等重大平台的建设,并且提出要加快推进南海等省级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等等。
此前一直备受关注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的建设项目也被纳入了“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其建设的起止年限显示为2016~2020年,总投资待定,最终选址在哪里也尚未揭晓。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机场的扩建工程的起止年限则显示为2012~2018年,总投资4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