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资讯转发]建言:整治不文明行为,立法保障是出路

浏览人次: 30次 发布时间:2016-03-16

上周,顺德城市网曝光了顺德一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其中交通行为约占70%。在顺德的各个道路上,“激情与速度”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车辆突然加塞、变道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车辆行至斑马线前,司机仍猛踩油门,加速开过,丝毫没有礼让行人的意思。而行人过马路乱闯红绿灯、不走斑马线的现象屡见不鲜,“低头族”边过马路边看手机的现象更是突出,不仅对自身安全极不负责,也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秩序。

上述种种交通恶习,不仅成了交通安全的头号杀手,而且影响了市民安全和社会和谐,所以呼吁大家要文明出行,构建安全、畅通、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让“文明出行”成为顺德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事实上,关于不符合文明出行的行为,比如随意践踏草地、驾车随意开远光灯、停车“一车占两位”、出行乱扔垃圾……凡此种种,可谓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稍微有点常识的市民都能够轻易地判断出这是不文明、应远而离之的行为,主动做个遵守公共场所规则、弘扬文明出行风气的好市民。但在现实中,仍有一些市民口头说的一套、实践的又是另一套,特别是人流密集的地方,不文明行为暴露出一些市民缺乏文明出行的执行力,缺乏以身作则的行动。

不文明行为虽然通过媒体曝光了,那么,又该怎么杜绝这些行为呢?之前,深圳曾经召开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论证会,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然而,却引起了不少争议,其中最大的,就是针对一些更为常见的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比如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等等。有人认为,“法律是纯粹理性的,人却充满着感性,对感性的人,最好的办法是不使用惩罚,也能减少和杜绝坏习惯。”

这些年,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一直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来。在公开的舆论平台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一方举例说,你看新加坡,严刑峻法不就带来了城市文明吗?另一方则迅速反击,这种严刑峻法虽有奇效却也饱受争议。中国不是新加坡,生搬硬套只会弄巧成拙。笔者认为,新加坡的法律却是不适合中国,并不是所有的不文明行为,都应该入法。但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的确有一些不文明,被遗忘在法律法规之外;也有很多的不文明其实早已“入法”,却因执法的软弱无力,而事实上处于“有法等于无法”的状态。

类似于在公共场所吸烟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完全应该入法。我们现在还不能强令禁止所有人都不得吸烟,但在公共场所吸烟,妨碍了他人的自由,损害了他人的健康,城市管理者理应对此进行限定。换言之,自己不抽烟,是更高层次的道德。作为个体,可以不遵守,法律也不应干预。但不让其他人被动吸烟,是底线的道德,所有人都应做到。

顺德一直走在改革的前列,这次又是下力度来整改顺德的不文明行为。确实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制法规,来对城市不文明行为进行规范。期待这次的整治,能够让顺德变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