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怡和中心虽然处身百万平方米的北滘总部经济集聚区,其董事长黎镜波却感觉到,北滘总部经济集聚区其实更接近广州CBD,但是相比通过佛山地铁与广州地铁联系的南海千灯湖金融高新区,以及直达上海跨省地铁的昆山花桥镇而言,北滘总部经济集聚区有非常大的差距。“相比南海政府和昆山政府推广力度,北滘总部经济集聚区的政府宣传力度几乎为零。”
他的感受就如之前在顺德召开“金科产”融合发展考察学习总结会上,与政府各部门的“老顺德们”感受一样,顺德与很多地方有差距。在学习总结会当天,党政考察团对顺德的现状进行深刻而彻底的反思,并且对未来顺德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顺德企业家们对顺德这只终于醒过来的“小老虎”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谈产业定位:
让新经济的三组力量助推顺德产业再飞跃
广东高胜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丁佰胜表示,对于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招商引资方面,顺德过千亩的土地没有,所以很多大项目都会选择落地南沙或者南海等地。他建议,把老的工业区合并、重新规划,在顺德仅有的土地中释放有一定规模的土地,吸引大的企业。
黎镜波则表示:“顺德暂且不说产业定位不清晰,最起码有三个招商定位是必须的。”他建议,顺德应该承接有溢出效应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办公服务转移需求;承接全国企业在珠三角设立分支机构的需求;主动承接全球企业在华南地区投资布局需求。
丁佰胜还表示,顺德产业上没有创新,机械装备业99%都是低端,家电业有美的等大企业都在外地设分公司,很多利润在外地。另外,顺德中小企业很多,传承却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二次创业后劲不足。
对此,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中平认为,顺德经济的新增长点离不开顺德已积淀的产业优势、离不开利用近广州的优势、离不开企业家的再创业的热情的激发。“产业链、创客、互联网,顺德的产业新优势可与这三者相结合,且更多是在智能家居产品上的机会。”叶中平说。
叶中平说,顺德的产业要升级,包括在第二产业中提高产品的附加价。而新经济,对这有强力的催化作用。“要创造条件,政商给力,政府之手、市场之手协同,让新经济的三组力量——创客、众筹、风投,来推动顺德企业家的创业激情,让有良好产业基础的顺德再飞跃。”
谈政府服务:
要“守住”和发挥好自己的优势
顺德区菁爱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其深认为:“毗邻港澳,这是顺德最大的优势,而在港澳方面,最值得顺德学习的,就是透明的制度和优质的政府服务。”他认为,各个城市的发展各有特点,而经济发展是有完整的周期性的,经济有波动、有起伏这些都是正常的,在这前提下,顺德在产业发展方面,应该“放手”给企业,“放手”给市场,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主体作用;而政府,就是要“守住”和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在政府服务意识和营商环境上继续做好文章,学习港澳的管理经验,不要太拘泥于经济发展上一时的“落后”。在他看来,只要顺德守住了自己的“优势”, 筑巢引凤,自然就能留住本土企业,并引来更多外来投资。
丁佰胜则认为,顺德政府的扶持,这几年的经济扶持没有扶持到杠杆上来,顺德GDP大部分是几个大企业撑起来,而80%的中小企业管理非常原始,产品比较差,政府在转型升级做有用的措施。“比如惠州仲恺高新区、重庆市政府都邀请我们咨询公司来扶持中小企业,顺德这方面做得特别少。”
此外,丁佰胜表示,顺德政府对新兴产业和创新产业扶持比较少,基本扶持传统行业,造成后劲不足。他建议,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简单粗糙的制造业,要有所倾斜,尤其是第三产业。
黎镜波对于政府服务的建议则是:“个人觉得政府应该以高于南海千灯湖金融高新区和昆山花桥镇的宣传力度推动北滘总部经济集聚区的整体招商行动。”
谈高端人才:
除引进外,还需组建合办大学来培养
“顺德发展过程中最缺的是人才,尤其是互联网和自动化企业,以及各种各样的开发方面的人才。因为没有好的人才,很难培养好的公司。”丁佰胜说,自己的公司决定从大良迁往陈村和广州南站那个方向,就是考虑了人才的问题。
他建议,人才不仅要通过配套好环境来引进,也要重视培养。“可以考虑跟国外的大学合办新校区,包括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也可以跟其他地方办大学,例如西安交大顺德分校区等。”他说,就像珠海跟很多大学合办校区,如今珠海人才济济。“目前顺德的人才基本从外地过来,完全靠企业自己去努力,政府也要下点功夫。”
而对于如何吸引创客来顺德?叶中平表示,广州作为华南都市群的中心,集聚了大量人才。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星期六工程师”从羊城到顺德来。随着顺德接驳广州的地铁进程的加快,两地交通的时间大减、成本大降,加上顺德又拥有优良的水乡生态、诚信待人的纯朴民风、博大的饮食文化,这将会助顺德在整个华南都市群中争取广州中心的资源利用与外溢上,获取推动顺德发展新动力的特有优势。